在當今充斥著資本運作和流量泡沫的時代,李子柒的故事猶如一股清流,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的開始:從城市漂泊到回鄉創業
這個來自四川綿陽農村的女孩,沒有顯赫背景,也沒有雄厚資本,僅憑一雙勤勞的手和一顆堅韌的心,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14歲時,她輟學前往城市打工,做過服務員,睡過公園長椅,在城市闖蕩的8年里,嘗盡了生活的苦澀。2012年,22歲的她為照顧生病的奶奶,毅然返鄉。
2018年李子柒微博小作文
2015年,為宣傳網店,她開始嘗試拍攝古風美食短視頻,未曾想這個無心之舉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視頻創作也是從零開始。最初她用一部手機拍攝,慢慢摸索。后來買了相機,對照說明書研究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在手機備忘錄里詳細記錄每一步操作。她不斷學習專業剪輯技巧,向優秀的視頻制作達人請教。
李子柒購買的相機與備忘錄的筆記
隨著經驗積累,她對視頻畫質、鏡頭構圖和美感的要求日益嚴苛,又在朋友的指點下自學電腦剪輯,逐漸改進剪輯手法。在持續的學習與實踐中,她的視頻在畫質、構圖、剪輯和配樂等方面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極具個人特色的創作風格。
從零開始,親手造夢幻田園
李子柒視頻最打動人心的,是她展現的實實在在的生活技能 —— 從耕種土地、建造房屋到制作衣物、烹飪美食,每一項都是她親手實踐、真正掌握的技藝。
李子柒制作秋千沙發
拍攝《秋千沙發床》那期時,她鋸木頭搭涼亭,上山砍竹子做屋頂,鋪上稻草,最后扛著沙發改造成秋千。短短5分鐘的成品視頻,她足足制作了5天,拍攝600多個素材,花2天時間重復剪輯5次,中間還因手機軟件崩潰導致文件丟失。
李子柒制作藍印花布
《藍印花布》那期視頻,她先是在菜園里種下蓼藍,待其成熟后,收割下來,經過浸泡、發酵等一系列傳統工序,制成深邃的藍靛染料。接著用黃豆粉和石灰粉調成的防染漿,通過鏤空的花版印在布上,形成精美的圖案后,將布放入染缸中反復浸染,晾干后刮去防染漿,便得到一塊藍底白花的藍印花布。最后,她將這塊藍印花布裁剪、縫制,給自己和奶奶一人做了件衣服。
李子柒家池塘修建護欄前后
在《番茄的一生》中,她用廢棄雞棚拆下的木材,給荒廢的池塘修了一圈護欄。因池塘周圍高低不平,她又找來平均三四十斤重的石塊壘齊邊緣,最后填泥種花種菜。原本光禿禿的池塘,就此變成了有花有樹有菜的小園子。
農作與手工:信手拈來的真功夫
李子柒對農作物生長規律、節氣變化、土壤特性和作物習性都有深入了解。春天,她在地里培育各種蔬菜,忙著澆水、施肥、除蟲;夏天,在菜園采摘黃瓜、辣椒、番茄,收獲勞作成果;秋天,她把南瓜、紅薯等新鮮食材做成美味菜肴;冬天,把摘來的白菜、蘿卜做成腌菜。
李子柒春天播種
種地時,她清楚何時該給作物澆水、澆多少為宜,何時該施肥、施何種肥能讓作物長得更好。她對土地充滿敬畏,尊重自然規律。在制作涼亭、沙發時,她熟練使用鋸、刨、斧、鑿等工具,鋸木、刨板、打榫卯,將木材加工成所需的形狀。
李子柒做木工
這些能力并非臨時學習的表演,而是深深扎根于她童年經歷與長期實踐的生存本領,唯有如此才能對這些工作了然于心、信手拈來。
李子柒以親身經歷詮釋了“白手起家”的真正含義,她走過的每一步都堅實而有力。她的視頻不僅為觀眾帶來視覺享受,更記錄了她成長的軌跡,向世界展示了傳統農耕文化的獨特魅力與現代生活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