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 覽
- 美大批科研機構或將斷訂《自然》等多種學術期刊
- 著名數學家張益唐全職加盟中山大學
- 學術吹哨人被判誹謗罪成立
- 地球上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巖石
- 現代人類大規模用火始于約5萬年前
學界動態
1.美大批科研機構或將斷訂《自然》等多種學術期刊
圖源:E. Petersen/Science
據多家學術媒體報道,川普政府已經終止了多家美國科研機構對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刊物的訂閱合同,包括學界頂刊《自然》在內的3000多種刊物可能不得不取消許多機構的訪問權限。施普林格·自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出版商之一,也是一家上市公司。起初關于此次退訂行動不同機構給出了不同的說法,NIH曾一度表示已經續簽了訂閱合同,但是它的上級主管部門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HHS) 則宣布“所有合同都已終止或不再有效”。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今年至少有七家機構與施普林格·自然簽訂了訂閱合同,這些機構計劃最終支付高達2500萬美元,其中美國農業部和能源部已經明確取消了訂閱,價值300萬美元的合同不再延續。
雖然學界對于日益高漲的期刊訂閱費用詬病已久,但是如此一刀切式的取消也實屬罕見,川普政府對削減開支的決心似乎非常強烈,數億美元的預算砍掉之后,幾千萬的小錢也不想放過。
參考來源:
1.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trump-cuts-subscriptions-springer-nature-journals
2.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quick-takes/2025/06/27/trump-admin-cuts-nihs-springer-nature-subscriptions
2.著名數學家張益唐全職加盟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朱孔軍為張益唐佩戴校徽并合影留念
根據中山大學發布的消息,張益唐受聘于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將在大灣區定居和工作。該消息還特別提到,張益唐此次已舉家搬遷回國。
張益唐是世界頂級數學家,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1985年師從著名數學家、北京大學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于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但是他的學術生涯并非一片坦途,在那之后曾多年不在學術機構供職,嘗試用各種方式謀生但從未放棄對數學的熱愛。2012年,他在《數學年刊》發表了突破性論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對間隙小于7000萬的相鄰素數對,在數學史上第一次實質性推進解決著名數論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并在與黎曼猜想有關的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上取得重要進展。憑借這一重要貢獻,張益唐重回學術舞臺中心,躋身于世界重量級數學家行列。
參考來源: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6/546662.shtm
3.學術吹哨人被判誹謗罪成立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2023年1月25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計算機學博士生 Solal Pirelli 在其博客上發表文章,對約旦科技大學教授 Shadi Aljawarneh 的學術誠信提出質疑,指出其在國際研究者協會組織的 ACM 和 IEEE 會議中存在引文異常行為,例如通過大量無關引用人為提高引文指數,涉嫌操縱論文引用以提升個人學術影響力,例如一篇論文引用 Aljawarneh 多達113次,且部分引用與論文內容無關。而類似自己組織研究自己課題的學術會議,已經讓他的引用數達到了6000多次。
之后 Shadi 向洛桑地方法院提起了誹謗訴訟,認為 Solal Pirelli 的文章損害了他的學術聲譽,導致他組織的學術會議被取消,ACM 對他的多篇論文展開調查。2025年6月20日,此案在法院開庭,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前任校長 Martin Vetterli 在庭審中為 Pirelli 辯護,強調學術界中吹哨人的重要性。但是6月23日,法院作出判決, Pirelli 罪名成立,原因是其博客文章損害了 Shadi 的聲譽。Pirelli 表示將對判決提起上訴。
參考來源:
1.https://www.24heures.ch/fraude-scientifique-un-lanceur-dalerte-en-proces-pour-diffamation-311149807817
2.https://uniris.unil.ch/synopsis/article/53888/
前沿研究
4.地球上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巖石
圖源:Jonathan O’Neil
加拿大東北部哈德遜灣沿岸,發現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巖石。2008年,研究人員在Nature發文認為這些巖石的歷史長達43億年,但是這個結果一直充滿爭議。2025年,一項發表在Science的新研究則確定,這些巖石確實就是最古老的那些。通過鈾鉛定年法確認,部分巖石年齡可追溯至約42.8億年前。
爭議不僅限于科學界。努武瓦克地塊位于因紐特人傳統領地,因紐特領導人正積極推動保護這一地質遺址,強調其文化與科學價值。他們呼吁限制采礦活動,以保護這一可能記錄地球誕生之初的珍貴遺跡。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973-5
5.現代人類大規模用火始于約5萬年前
研究站位IODP U1429、火與東亞季風氣候的關系及晚更新世人類走出非洲的路線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萬世明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題為“Onset of extensive human fire use 50,000 y ago”的論文。研究基于海洋沉積物中的黑碳記錄,重建了過去30萬年以來東亞北部的古火演化歷史,結合歐洲、東亞、東南亞及澳大利亞區域的記錄以及考古遺址大數據,發現現代人類大規模用火始于約5萬年前。
研究結果顯示,在30萬至5萬年前這一時段內,東亞季風氣候是主導古火演化的關鍵因素,冷干氣候時期火活動更強,暖濕期則較弱。然而,自5萬年前至今,火強度出現了大幅升高的現象,呈現出與季風氣候脫耦的趨勢。這一變化正好對應了東亞地區人口的急劇擴張時期,表明人類大規模用火所產生的顯著影響。研究進一步對全球其他區域的古火證據進行了綜合對比,發現5萬年前在歐洲、東南亞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等地區,均出現了火強度急劇升高的現象。
參考來源:
https://doi.org/10.1073/pnas.25000421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