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加劇,中國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和新能源項目,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正是其中的成功典范。
位于青海共和縣的塔拉灘,昔日是風沙肆虐的荒漠,如今卻因光伏建設實現了清潔能源供應、生態修復與牧業發展三贏。
誰能想到,一片荒灘竟能變身為綠色奇跡?
光伏發電項目的啟動與初期規劃
塔拉灘,位于青海省共和縣,曾經是一個典型的“戈壁荒灘”。
由于長期的風沙侵蝕,這里的生態環境十分惡劣,土地沙化嚴重,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甚至曾有大批牧民遷出,遠離這片貧瘠的土地。
十多年前,國家卻在此啟動了一個大膽的項目——光伏發電基地建設。
項目的初衷是借助當地充足的日照資源和較高的風速,利用光伏發電技術來發電,同時實施生態修復,逐步恢復土地的綠化。
塔拉灘地區,地處青藏高原,海拔接近3000米,年日照時間超過1800小時,是理想的光伏發電區域。
同時,這里風力資源豐富,年風速達到每秒10米以上。
對于能源開發來說,這些資源為建設光伏發電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而從生態環境角度來看,塔拉灘的生態狀況令人堪憂——每年新增的荒漠化面積高達1.8萬畝,草地沙化面積更是達到101.11萬畝,生態恢復任務異常艱巨。
2011年,塔拉灘光伏項目正式啟動,目標明確:建設一個以發電為主的光伏園區,次要目標則是通過這一項目實施治沙工程,恢復生態環境。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塔拉灘光伏園區采取了高效、低干擾的安裝方式,使用釬桿鉆擠壓成孔工藝,光伏板的支架埋入土壤深度達到1.6米,既能夠穩固支架,又能起到固定沙土的作用。
光伏板的設計使得板下區域陰涼,水分能夠長期滯留,降低了水分蒸發,進一步有助于生態恢復。
塔拉灘光伏園區從一開始就沒有僅僅聚焦于發電,而是通過光伏板的布設來為生態修復提供條件。隨著項目的推進,這一設想逐漸取得了超乎預期的成果。
光伏與生態的意外結合——自然修復與牧光互補
隨著光伏板的逐步安裝,塔拉灘的生態環境開始悄然發生變化。
從最初的發電和治沙任務開始,光伏項目的“副作用”變得愈發顯著,生態環境的恢復進程超出了預期。
光伏板不僅僅起到了發電作用,更多地成為了治理沙漠、恢復草地的“隱形英雄”。
光伏園區的建設不止一次在技術上超越了傳統預期。
隨著光伏板的覆蓋,園區內的風速明顯下降,減少了風沙的侵蝕。
同時,板下區域因為陰涼效果,水分保持時間延長,有助于土壤中的水分保存。
幾年的努力,塔拉灘的綠化率從建設初期的10%提升至80%以上,草地開始自發生長,沙丘得到了穩定,土壤逐漸恢復了結構。
生態修復并非由人為種植而成,而是通過自然調節機制實現的。
沙漠逐漸變綠,沙丘不再移動,土地逐漸恢復生機。
這一系列變化,并不是單純的偶然,而是光伏板、自然調節和政府相關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
2013年,青海省政府在光伏園區的基礎上又修建了防沙固林帶,進一步增強了治理效果。
至2022年,塔拉灘光伏園區不僅成為全球最大光伏園區,還成為了國家生態轉型的典范。
隨著草地的恢復,原本因沙漠化退耕的牧民開始面臨新問題——草長得太快,草堆積在光伏板下,影響發電效率。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塔拉灘園區嘗試了“牧光互補”模式,即在光伏板下放牧,既能減少草地的雜草問題,又能充分利用羊群的自然糞肥,促進草地的更好生長。
從2012年起,塔拉灘園區逐步引入了羊群放牧,羊群的存在不僅解決了除草問題,還為牧民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羊群在光伏板下吃草、排糞,形成了天然的肥料,草地因此更加旺盛。
同時,牧民也參與了電站的日常維護工作,如清潔光伏板、巡邏安全等,這為牧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塔拉灘的這一模式,逐漸成為了一個成功的生態與經濟雙贏的案例。
光伏板和羊群形成了自然生態與經濟產業的良性循環,帶動了周邊地區牧民的回流。
塔拉灘光伏園區不僅為當地提供了大量清潔能源,還為牧民創造了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穩定電力輸出與儲能技術的應用
盡管塔拉灘光伏園區在生態恢復和牧業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光伏發電本身的間歇性問題依然存在。
光伏發電受制于陽光強度和天氣變化,因此如何穩定地輸出電力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塔拉灘光伏園區與附近的龍羊峽水電站,實現了“水光互補”模式。
通過這種方式,光伏電站和水電站可以相互調節電力輸出,確保電力系統的穩定性。
晴天時,光伏電站輸出電力,水電站則稍作“讓步”;而在陰天或光照較弱的情況下,水電站則承擔更多電力供應的責任,保證電網的穩定。
除了水光互補,塔拉灘還通過儲能技術提升了電力的使用效率。
2023年,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壓直掛儲能電站在塔拉灘投產,成為區域電力系統的關鍵一環。
該儲能電站可以在晴天將電能儲存起來,在夜間或陰天時釋放出來,保證了電力的穩定供應。
通過這種智能調度與儲能技術的結合,塔拉灘成功實現了光伏電力的高效儲存與調度。
從光伏發電到儲能,再到智能調度和電力的穩定輸出,塔拉灘光伏園區打通了新能源產業的全流程。
通過技術和生態的深度融合,塔拉灘不僅成功為周邊區域提供了穩定的電力供應,還推動了清潔能源的普及,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綠色轉型做出了重要貢獻。
結語
塔拉灘光伏園區的成功,展示了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大膽探索與創新。
通過光伏發電與生態修復、牧業發展相結合的獨特模式,塔拉灘不僅為國家提供了清潔能源,還為當地的生態恢復和牧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這一項目的成功,遠遠超出了最初的預期,也成為了全球綠色轉型的重要示范。
正如塔拉灘項目技術主管所說:“光伏板鋪完了,故事才剛開始。”
這一成功案例證明了,通過先進技術、生態智慧和產業融合,新能源項目不僅能解決能源問題,還能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實現生態、能源、產業的共贏。
未來,類似的創新模式將在更多地區推廣,為全球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資料:
在青藏高原,我們解鎖了太陽能的一萬種打開方式|碳案。36氪.2023-09-12.
青海塔拉灘光伏產業園:既是電站 也是牧場.中國新聞網.2021-06-21.
探尋青海塔拉灘的生態轉型之路.玉樹科協.2024-11-27.
綠電煥新“沙戈荒”——探訪國家首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塔拉灘華能項目.中國能源新聞網.2024-12-27.
沿著黃河遇見海丨青海塔拉灘:從荒灘到全球最大光伏發電園區.中新網.2023-11-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