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駐烏克蘭人權監察團表示,烏克蘭前線地區的平民正遭受俄軍短程無人機襲擊,這些襲擊進一步加劇了本已嚴峻的人道主義局勢。
在最新發布的通報中,聯合國駐烏克蘭人權監察團記錄了多起事件,表明“無人機操控員蓄意攻擊乘坐私家車、公交車和明顯標識的救護車的平民,以及那些在街頭行走、騎自行車、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疏散他人的平民”。聯合國指出,這類襲擊可能構成戰爭罪。
聯合國駐烏人權監察團負責人貝爾表示:“雖然單個無人機的破壞力不如炮彈或導彈,但由于使用規模龐大、頻率不斷上升,這類武器已成為烏克蘭戰場上最致命的武器之一。”
經核實的數據表明,自2023年底至2024年初,短程無人機襲擊造成的平民傷亡持續上升,2024年7月更是翻倍增長。2025年4月,該類型襲擊造成42人死亡、283人受傷,創下新高。
據聯合國駐烏克蘭人權監察團稱,2025年5月和6月,無人機襲擊仍不斷導致平民傷亡,“其中絕大多數傷亡發生在烏克蘭控制區,源于俄方的攻擊。”
大多數短程無人機配有機載攝像頭,使操控員能夠實時觀察并鎖定目標。平民高比例傷亡表明,這種武器在實際使用中常常違反國際人道法,特別是違反“區分原則”和“預防措施”原則。
貝爾指出:“正因為這些無人機裝有攝像頭,理論上本應加強對平民的保護,因為能實時區分平民與戰斗人員。但我們記錄到的卻是普通百姓的死亡與受傷:他們或乘公交、或步行回家、或運送食物、或進行人道救援。這清楚地表明,這種武器的使用嚴重違反戰爭法。”
她呼吁對上述襲擊展開調查,并追究責任人法律責任。
聯合國指出,無人機襲擊的威脅迫使居民大幅限制行動范圍,導致獲取基本物資,如食物,以及基本服務,如醫療的難度增加,并對民眾生計造成不利影響。在赫爾松等多個地區,公共交通因無人機威脅而被限制或徹底停運。老年人和殘障人士則受到不成比例的影響,因為他們通常留在前線區域,本就面臨行動不便的困境。
烏克蘭政府和國際組織將這些襲擊定性為俄羅斯聯邦犯下的戰爭罪,并強調這類打擊具有明顯的蓄意性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