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開播即翻車,央視出品,集結了一眾實力派,卻口碑崩盤。
開播僅2天,熱評前幾頁全是差評,觀眾吐槽“邏輯混亂”“演技尷尬”。
更令人意外的是,爭議的焦點不是無名小演員,而是雙料影帝張譯本人。
01、大制作翻車
《以法之名》不是什么小成本、粗制濫造的劇。
央視與最高檢聯合出品、知名導演傅東育掌舵、編劇團隊更是耗時三年打磨劇本。
開播前聲勢浩大,被寄予“年度劇王”厚望。
開播首日收視率也確實亮眼,峰值高達1.9039%,平均1.5168%,強勢登頂。
然而,華麗的數據掩蓋不住洶涌的差評。
大家吐槽的點主要集中在劇情和人物設定上,覺得硬傷太多,太離譜。
大家吐槽的點主要集中在劇情和人物設定上,覺得硬傷太多,太離譜。
女律師當庭翻供引發混亂,法警卻未有效控制。
檢察院主任在押解時被嫌疑人“情感綁架”,私自卸下手銬致其自殺未遂。
這些情節為制造沖突強行降智,嚴重脫離現實邏輯。
而張譯飾演的這個男主角洪亮,更是點燃了觀眾的不滿。
從省檢察院高級檢察官轉行國企法務,如此重大的人生轉折,劇中辭職原因不詳,動機成謎。
更讓人看著不舒服的是洪亮這個角色的行為方式。
有一場戲是審問一個老檢察官王春祥,鏡頭給到張譯,他坐在那兒,表情木木的,眼神空洞。
當蔣欣飾演的鄭雅萍沖進來為老師王春祥抱不平時,洪亮瞬間“變臉”,唯唯諾諾,接電話都躡手躡腳。
這種“窩囊憋屈”的勁兒,可不是洪亮獨一份。
細數張譯近年角色,《狂飆》中的安欣忍辱負重;
《三大隊》中的程兵執著追兇,《他是誰》中的衛國平疲憊查案。
這些角色名字不一樣,故事不同,但感覺咋都差不多?
白發明顯、眉頭緊鎖、滿身疲憊,永遠帶著一種“欲言又止”的憋屈感。
觀眾都總結出規律了:“張譯一出現,劇情我就猜到一半了。”
從什么時候開始,張譯的演技開始固化了?
要知道,張譯的演技,以前在觀眾心目中那可是響當當的金字招牌,公認的好。
02、張譯咋了?
張譯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員,但當年在《士兵突擊》里演史今班長。
退伍時那段想哭又使勁憋著的戲,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演得是真走心。
從《雞毛飛上天》的陳江河到《追兇者也》里神經質的殺手董小鳳。
他明明證明過自己啥角色都能演。那問題出在哪兒呢?
轉折點大概就是他拿了幾個影帝之后。
等他手里捧回了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這些最有分量的大獎,成了大家公認的中生代男演員里“最能演”的那一撥人之后。
怪事發生了,他演的角色反而越來越窄,越來越像了。
感覺他好像掉進了一個怪圈里,過度依賴那些精心設計的小表情、小動作。
《一秒鐘》中的招牌撇嘴,《狂飆》里別扭的南方口音,《滿江紅》里刻意壓低的嗓音……
這些小細節,單看是為角色添彩,挺好。
但部部戲都用,成了“標配”,就顯得刻意、做作,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在“演”。
有影評人點出關鍵:張譯現在演戲感覺“繃”得太緊,“不松弛”。
他總像在提醒觀眾看我在飆演技,繃著一股勁,無法收放自如。
不過歸根結底還是拍的戲太多了,觀眾審美疲勞了。
03、安全牌陷阱
張譯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單看數據,真是有點嚇人。
從2019年到2022年這短短四年里,他接了整整16部戲。
光2022年這一年,他就進了6個劇組。
這種強度超高、一部接一部幾乎不休息的工作節奏,對演員來說消耗實在太大了,身體和精神都扛不住。
這么密集地拍戲,導致他演的角色也扎堆上映。
2023年簡直就是“張譯年”,年初《狂飆》火得一塌糊涂,熱度還沒完全下去呢。
《他是誰》就緊跟著上了,中間還穿插著《滿江紅》《無價之寶》這些電影。
觀眾在很短的時間里,被張譯演的這些感覺差不多的角色輪番“轟炸”。
再好的演技,也架不住這樣看啊,看多了自然就膩了,審美疲勞了。
《他是誰》的評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剛開播時還有8.2分,后來一路暴跌到5.6分。
角色太固化、太重復被大家認為是重要原因。
其實張譯自己也不是完全沒意識到這個問題。
他在華表獎臺上說要“停工”的時候,就挺坦誠地說:
“這些年作品有點集中,一下子太多了,觀眾看累了,產生疲勞了,我也該停一停,歇歇了。”
能說出這話,說明他心里是明白的,這份清醒挺難得,值得肯定。
可惜啊,這話才說完沒多久,《以法之名》里的“洪亮”就登場了。
不過這個角色是張譯的存貨,希望他接下來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覺。
張譯如今面臨的困境,是整個中生代實力派演員的警鐘。
當獎項等身、演技被公認后,是躺在舒適區重復安全牌,還是勇敢打破框架、挑戰未知?
選擇前者雖能保證一時曝光,卻會加速消耗藝術生命。
這幾年主旋律劇吃香,“忍辱負重的執法者”、“孤膽英雄”這類角色成了香餑餑。
為了迎合觀眾口味和播出平臺的要求,很多有實力的演員,像張譯、張頌文、張國立他們,都不得不反復去演類似的人設。
打這種“安全牌”,雖然能保證基本的收視和口碑,不會出大錯,但也確實把演員框住了,限制了他們的發揮空間。
當觀眾已經習慣了一個演員老是演某一類角色后,即使演員想突破自己,也會變得非常難。
怎么在保證生存的同時尋求突破,是當下演員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結語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演員容易陷入“人設陷阱”,但真正的演技永遠源于對角色的敬畏和對藝術的真誠。
張譯曾用十年時間從龍套演員成長為國民影帝,如今也需要拿出同樣的勇氣突破自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