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那天,一位考生迅速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
在那段視頻里,考生是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女孩,當時她的肩膀上正扛著一根木棍,木棍上是兩只鼓鼓囊囊的行李包。
那一刻,許多網友的心被撞擊了,因為畫面太熟悉了,熟悉到像是從自己的過去剪下來的。
很多網友表示,多年前,自己也是扛著扁擔進城求學的農村孩子,所以看到女孩那一瞬間,仿佛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考生名叫劉燕,隨著視頻的傳播,她成了媒體和網友關注的對象,大家尤為關注她的成績。
隨著高考成績的公布,有人在網絡上說,劉燕考了728分,還說被武漢大學破格錄取。
但其實,真相并不是如此。
6月9號,劉燕的視頻火了,她一根木棍、一雙球鞋、一身樸素的打扮,讓無數(shù)人破防。
評論區(qū)一片共情之聲,說她像當年的自己,像走在求學路上的每一個農村孩子。
緊接著,一條消息突然出現(xiàn),內容是,劉燕考了728分,被武大盯上了。
當時很多人并不信,可是大家越傳越邪乎,還說劉燕的班主任痛哭,只因為心疼她的不容易,還說武漢大學的招生辦親自打電話過去。
很多網友竟然真的信了,還激動地留言,喊她“扁擔女孩逆襲”和“寒門天才”,各種標題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但現(xiàn)實不是童話,高考也不是誰努力就一定能逆襲。
隨著流言的傳播,劉燕不得不出面發(fā)聲說,她的成績暫時沒有公布,請大家不要亂猜。
其實,很多人喜歡李燕,并不是因為她的成績,而是喜歡她面對網絡熱度時的冷靜。
視頻火了后,不少MCN公司找上門來,給她開出直播簽約的價碼,說一個月就能賺夠在縣城買房的錢。
可是劉燕選擇了拒絕,后來,武漢大學的一位退休教授也表示,愿意資助她,也被劉燕婉拒了。
在流量和平凡之間,劉燕選擇了后者,考試結束后,她選擇去做兼職,一小時的工資是12塊錢,一天站上八九個小時。
沒有因為一段視頻成名就飄了,也沒有把自己當成勵志女主角,劉燕說得很簡單,我就是一個普通考生,想踏踏實實上個大學。
現(xiàn)在的網絡世界太浮躁了,仿佛誰不追熱點、誰不搞人設,就會被淘汰。
但劉燕不是這樣的人,她骨子里帶著一種樸實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喧嘩、不張揚,卻更能打動人心。
據(jù)悉,劉燕的高考成績大概在本科線左右,和名牌大學相差甚遠,所以有網友又開始說:“原來這么普通啊!”
但其實,這才是現(xiàn)實。
不是每一個扛著扁擔的孩子都能考上清華北大,但每一個愿意扛著扁擔走出大山的孩子,都值得被尊重。
劉燕沒有名校光環(huán),也沒有逆天分數(shù),但她有對命運的敬畏和腳踏實地的勁頭。
她說想當老師,想回家鄉(xiāng)教更多像她一樣的孩子。
她不是奇跡,而是那種默默努力卻從不喊苦的普通人,而正是這樣的人,撐起了社會大多數(shù)的真實生活。
與其編造不切實際的“高分神話”,不如看看這個18歲女孩是如何面對誘惑,如何守住自己的底線。
她沒有成為流量的工具,而是憑本心走她自己的路。
過去幾十年,“寒門出貴子”一直是媒體熱衷講述的主旋律。
可如今,現(xiàn)實變了,階層壁壘在增加,教育資源愈發(fā)集中,真正的逆襲越來越難。
我們不是不希望看到底層孩子上好大學,而是不能讓所有勵志,都靠虛構和包裝來維系。
劉燕的故事本身就很動人了,根本不需要添加什么高分、名校的濾鏡。
她用木棍挑行李,是她內心足夠強大,她在夜市擺攤,是對生活的努力,她拒絕資本誘惑,是對未來的尊重。
這才是真實的成長,也是這個時代最珍貴的力量。
劉燕用行動告訴我們,即使考不上985,也可以過得踏實,即使沒有破格錄取,也可以自信生活。
分數(shù)可以不拔尖,但做人得靠得住,所以,她沒有選擇快車道,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如今,劉燕的成績已不是焦點,她也不再是網絡熱搜的常客。
但是,她留下的那張背影,那根木棍,那份沉默中的堅定,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記住。
比高分更動人的,是她那種不驕不躁、拒絕炒作、愿意靠自己雙手拼出一條出路的韌性。
她沒有跑在時代的風口上,卻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什么叫真正的清醒、踏實和擔當。
在一個個看似平凡的故事背后,其實藏著真正不平凡的靈魂。
她或許不是那個分數(shù)最高的孩子,但她的身影,將在很多人心里,留下最深的分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