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學醫,西醫和中醫到底該怎么選?
往年一到高考填志愿,總少不了“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學法,千刀萬剮”這樣的調侃。
這話可不是空穴來風,它主要來自醫學和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及從業者,道出了學醫、學法之路的艱辛,以及這兩個專業曾經面臨的就業壓力。
但近幾年,特別是到了2025年,這類聲音似乎少了很多。
這說明在當前就業形勢下,醫學和法學這類專業性強、幾乎無法被AI人工智能替代的領域,正重新煥發出獨特的吸引力。
它們很可能再次成為高考志愿填報中的熱門選擇。
前些天我發了一篇關于湖南中醫藥大學招收“九年制本博連讀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文章,引發了熱議。
有網友擔心學醫九年“耽誤青春”,也有人覺得學中醫九年“性價比不高”,更少不了將西醫與中醫直接對比的聲音。
這些討論的核心,歸根結底還是那個老問題:如果決定學醫,西醫和中醫到底該怎么選?
首先,亮明我的觀點: 如果你在高考志愿填報時方向不明確、不知選什么專業,那么“閉眼選醫學”絕對錯不了!學醫,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現實依據很充分: 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初級階段,60歲以上人口占比持續攀升。隨著出生率下降,老齡化趨勢只會加劇。
這必然帶來對醫療健康領域人才的巨大需求。醫學專業,正是適應這一趨勢的“最佳拍檔”,沒有之一。
無論人口結構如何變化,醫療健康都是剛性需求,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支柱。加之醫學專業壁壘極高,難以被人工智能取代,其優勢地位更加凸顯。
當然,學醫的現實挑戰不容忽視:學制長、周期久、時間成本高、學費不菲、專業學習難度大、要求嚴苛,就業對學歷層次要求高,還面臨復雜的就業環境、工作壓力以及醫患關系等問題。
有志于學醫者,必須正視并努力適應、解決這些困難。
其次,聚焦到西醫和中醫的選擇難題,我認為要分兩種情況考慮:
第一種情況:優先選城市和學校,專業差異可暫放一邊。
例如,河南醫藥大學和河南中醫藥大學,校名僅一字之差。前者是剛由新鄉醫學院更名、以西醫藥為主的院校;后者則是位于省會鄭州的中醫藥類高校。
選擇時,我們不妨先忽略“西醫/中醫”的專業標簽,重點看城市和學校本身。
城市: 河南醫藥大學位于地級市新鄉,其綜合發展實力遠不及省會鄭州。單憑這點,位于鄭州的河南中醫藥大學就占盡地利優勢。
學校: 河南醫藥大學剛升格為大學,尚無博士學位授予權;河南中醫藥大學則已更名多年,擁有博士學位授予點,綜合實力明顯更強。
結論: 當疊加了城市和學校的綜合優勢后,西醫/中醫本身的專業差異,在實際選擇中的權重就大大降低了。
第二種情況:依據家庭背景資源來選擇。
如果家族世代行醫,且有深厚的中醫傳承,那就毫不猶豫選中醫!如果家族背景是西醫體系,那選擇西醫自然順理成章。
學醫,除了熬時間成本和漫長培養周期,還非常講究傳承。看看那些國醫大師,不少并非科班出身,卻能通過家學淵源和自學成為大家。若有家族行醫背景或親屬從事相關工作,完全可以依托自身資源做出更契合的選擇。
此時,專業傳承就成了首要考量因素,城市和學校因素可以適當靠后。
總之,西醫好,中醫好,學醫更好! 至于具體如何選擇,務必結合學校所在城市、學校綜合實力以及家庭資源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審慎權衡。
對于學醫的選擇,尤其是中西醫之分,你怎么看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