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任民教授
蒼穹如幕,星辰灼灼。在浩瀚復雜的神經病學領域中,安徽中醫藥大學神研所附院楊任民教授宛如一顆耀眼的明星,憑借其深厚的醫學造詣與仁心仁術,從醫從教七十余年,以熱忱與汗水創造出了一片神經科領域的璀璨“星空”。
楊任民
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神經病學專家、中西醫結合治療肝豆狀核變性的奠基人和該領域公認的最權威專家。
安徽省醫學會名譽會長、安徽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安徽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曾擔任安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職務,在中華醫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等多個專業組織中擔任重要職位,同時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資深評審專家。
主要事跡
楊任民教授從事神經內科臨床、教學、科研等一線工作70余年。長期以來致力于中西醫結合肝豆狀核變性(HLD)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對肝豆狀核變性的病因、發病機制、診斷、分型、治療、療效評價及分子生物學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提出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中西醫結合理論體系和臨床療法,制定了HLD的診斷、分型和療效評價標。并主要參與撰寫了我國首個肝豆狀核變性的診療指南,始創二巰丙磺酸鈉注射液、二巰丁二酸鈉注射液、二巰丁二酸膠囊、葡萄糖酸鋅及中藥肝豆片治療HLD,提高了該病癥狀的緩解率,降低了病死率,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被醫學界公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肝豆狀核變性的奠基人和該領域最具權威的專家。
科研項目、論文著作
承擔和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基金項目。2000年主持《肝豆狀核變性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研究》科研項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主持《肝豆狀核變性的中西醫結合結合基礎與臨床研究》項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2009年主持《口服二巰丁二酸解銅中毒的作用及其臨床應用》獲上海市科學技術三等獎,2010年參與《情緒認知能力的測量、情緒加工的特異性神經機制研究及其臨床應用》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共發表學術論文250余篇,著作20余部,1995年主編了國內首部《肝豆狀核變性》專著,2011年主編專著《實用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
建國以來獲“安徽省十大健康衛士”,2016年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突出貢獻獎”;2018年獲中國醫師協會“中國杰出神經內科醫師終身成就獎”;2018年獲“中華神經病學會運動障礙學組終身成就獎”;2018年獲安徽省衛計委、安徽省中醫管理局、安徽省醫師協會授予的“安徽醫師杰出成就獎”,在醫學界享有極高聲譽。
2018年,楊任民教授(左5)榮獲中國醫師協會“中國杰出神經內科醫師終身成就獎”
臨床診療
楊任民教授深耕于神經遺傳疾病(肝豆狀核變性、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等)、神經變性疾病(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綜合征等)、神經肌肉疾病(炎性肌病、代謝性肌病、重癥肌無力等)、神經免疫疾病(多發性硬化、Devic病、Balo病、AIDP等)的生理生化、病理、基因診斷和治療研究等領域多年,尤其擅長各型疑難、重癥肝豆狀核變性的診斷、治療、康復。
他首創的肝豆狀核變性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臨床改善率高達93.16%,遠超國內外同行水平,幫助了眾多患者重歸正常生活。目前,其所在的安徽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院收治肝豆狀核變性患者數量處于全球領先水平,患者遍布國內外,充分彰顯其學術影響力與臨床救治能力。
楊任民教授(白衣者右2)在查房
來源 | 鳳凰網安徽
編輯 | 劉柯晨 責編 | 靳曉宇 審核 | 曾佳佳
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