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四川高考成績發布。當成都石室中學高三(13)班的陳其琂看到屏幕上686分的總分,尤其是數學149分的成績時,他咧嘴笑了。這個笑容,班主任張丹再熟悉不過——那是在辦公室寫檢討時狡黠的笑,是逃課打籃球被抓包時尷尬的笑,也是上課偷吃零食被發現時討好的笑。
消息來源:四川日報
在石室中學,陳其琂的“名氣”不小。他是老師辦公室的常客,檢討書寫得比作業還勤。高中三年,他的調皮搗蛋史堪稱一部“費頭子”成長記:軍訓時帶頭起哄,自習課翻墻去打籃球,課堂上偷吃零食被逮個正著……檢討書成了他的“第二作業本”。
注:“費頭子”是四川方言,通常用來形容調皮搗蛋、精力旺盛、愛惹麻煩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這類孩子往往活潑好動,不太遵守規矩,會讓家長或老師覺得“費心費力”,所以被叫做“費頭子”。
張丹老師一次次把他叫到辦公室,沒有劈頭蓋臉的訓斥,而是擺起“龍門陣”:“今天翻墻的路線選得不夠隱蔽啊”,“籃球打得再好,高考也不加分”,“零食分我一半,下課再吃”。這些看似隨意的談心,藏著老師的良苦用心——她看到了這個“費頭子”閃光的內核:思維活躍,重情重義,心里有譜。
畢業之際,陳其琂給張丹老師寫了一封信:“我讓您費心了。張老師,或許十年后,我早已忘記了圓錐曲線的定義,但我記得軍訓時您對我的鼓勵和認可,仍能記得那天中秋節令人難忘的中秋禮物。”
這封信不僅戳中了張老師的淚點,也戳中了教育的本質。當無數人還在爭論“刷題”與“素質教育”孰輕孰重時,陳其琂用686分的高考成績和這封真摯的信給出了答案:真正的好教育,是因人施教的。
張丹老師看得透徹:“陳其琂的調皮,是有思想的調皮。”她從不試圖澆滅他身上的“不安分”,而是把這股勁兒引向正途。當這個“檢討專業戶”在數學考場上大殺四方時,當他在信中寫下那些溫暖的記憶時,教育的真諦已然顯現——它從不在壓制中誕生,而是在點亮中永恒。
在這個高考季,當無數高分考生刷屏時,陳其琂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它讓我們看到:教育的終極勝利,不是生產整齊劃一的“做題家”,而是讓每個獨特的靈魂找到綻放的方式。
那些辦公室里的檢討書終將泛黃,但少年被真正“看見”的瞬間,永遠在生命里閃光。畢竟,高考分數只是一個敲門的磚,而只有那可被點燃的心靈,才能照亮更遠的征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