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七個非洲國家——南非、贊比亞、科摩羅、剛果(布)、埃及、塞內加爾和烏干達——干了一件大事:組團跑去烏克蘭和俄羅斯,試圖勸停俄烏沖突。這事兒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畢竟這些國家在很多人眼里可能連位置都說不清,但它們硬是用行動證明了非洲不是只會看熱鬧,而是真敢站出來扛責任。這七個國家憑什么值得全世界尊敬?咱們慢慢聊。
先說說非洲這個大背景。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面積30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5億多,占全球的17%左右。54個國家擠在這片土地上,發展水平差別大得像天上地下。南非、埃及這種經濟還算湊合的國家,跟一些靠天吃飯的小國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以前一提起非洲,很多人腦子里就是貧窮、戰亂、疾病,但這幾年情況變了。非洲經濟蹭蹭往上漲,預測2050年GDP能到29萬億美元。這可不是小數字,說明非洲不是只會伸手要援助,而是真有潛力自己站起來。
這七個國家就是在這么個大環境下冒出來的。它們不光想著自己過日子,還敢摻和國際大事。這份膽量和擔當,確實讓人刮目相看。
七國基本盤:各有各的故事
要聊這七個國家的行動,先得知道它們是誰,底子怎么樣。咱們一個一個過。
南非:非洲的老大哥
南非在非洲最南邊,人口6000萬左右,是非洲經濟最強的國家之一。礦產資源多得嚇人,像黃金、鉆石、鉑金,全球一大半都從這兒挖出來。工業也不弱,汽車制造、金融服務都很拿得出手。南非的GDP在非洲排前三,2022年大概是4000多億美元。雖然種族隔離那段歷史留了不少疤,但南非愣是從中爬了出來,成了非洲的“門面擔當”。
贊比亞:銅礦撐腰的內陸國
贊比亞在非洲中南部,是個內陸國家,人口1900萬左右。經濟靠銅礦吃飯,全球銅產量前十的國家之一。農業也不賴,玉米、花生這些種得不少。贊比亞過去經濟起伏大,但這幾年穩住了,2022年GDP大概150億美元。雖說不算富裕,但日子過得下去。
科摩羅:印度洋上的小島國
科摩羅在印度洋西部,三個小島湊一塊兒,人口不到90萬。經濟靠農業和漁業,香草、丁香這些香料是主打,外加點旅游業。這地方小,GDP也就13億美元左右,挺窮的,但科摩羅硬是靠自己的方式活了下來,還敢在國際上刷存在感。
剛果(布):石油加持的中等生
剛果(布),全名叫剛果共和國,在非洲中西部,人口550萬左右。石油是命根子,出口占經濟大頭,2022年GDP大概150億美元。日子不算太苦,但發展慢,基礎設施還得靠外援撐著。不過在外交上,剛果(布)從來不甘心當小透明。
埃及:人口大國的歷史底蘊
埃及在非洲東北角,人口1.1億,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歷史就不用說了,金字塔、尼羅河,誰不知道?經濟上靠旅游業、農業和工業,2022年GDP接近4000億美元。埃及在阿拉伯世界和非洲都有分量,國際地位不低。
塞內加爾:西非的穩定樣本
塞內加爾在非洲西邊,靠海,人口1700萬。經濟靠農業、漁業和旅游業,漁業尤其強,西非海鮮不少從這兒來。2022年GDP大概300億美元。塞內加爾政治穩定,在非洲算少見的“省心國家”,國際上也有一定聲譽。
烏干達:東非的農業主力
烏干達在非洲東部,也是內陸國,人口4700萬。經濟主要靠農業,咖啡出口量在非洲排前列。服務業和制造業近幾年起來了,2022年GDP大概450億美元。烏干達發展不算快,但潛力不小。
這七個國家,經濟水平從南非、埃及的高端到科摩羅的低端,跨度挺大。但他們有個共同點:都不甘心只在自己一畝三分地混日子。
和平特派團:非洲站出來的那一刻
2023年6月16日,這七個國家的領導人或代表湊一塊兒,組了個和平特派團,先跑去烏克蘭首都基輔,又飛去俄羅斯圣彼得堡。這次行動由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牽頭表帶頭,成員包括贊比亞總統哈凱因德·希奇萊馬、科摩羅總統阿扎利·阿蘇馬尼、塞內加爾總統馬基·薩勒、埃及總理穆斯塔法·馬德布利,外加剛果(布)和烏干達的代表。
為啥要去?俄烏沖突打了一年多,非洲跟著遭殃。糧食、化肥這些東西因為戰爭運不進來,非洲好多國家糧食價格翻倍,數千萬人吃不上飯。這七個國家坐不住了,決定親自出馬,勸勸雙方停火,別再打了。
6月16日,特派團坐火車到了基輔。一下車,他們就去了基輔廣場和布查小鎮。這兩個地方在戰爭中被炸得稀爛,尤其是布查,平民死了一堆,慘得沒法看。特派團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見了面,掏出一份十點和平建議:承認俄烏雙方主權、保證糧食出口、降沖突烈度、立刻談、放戰俘、多給人道援助,等等。想法挺好,但澤連斯基不買賬,說俄軍不撤就沒得談。
6月17日,特派團轉場圣彼得堡,跟普京見面。這回氣氛更冷。普京聽完建議,淡淡地說“會考慮”,但啥實質承諾都沒給。特派團沒氣餒,臨走前還強調非洲的糧食安全不能再拖了。
這次行動沒直接停戰,很多人覺得是白跑一趟。但你想想,七個非洲國家敢站出來,跑到戰火中間說“停一停”,這得有多大勇氣?這事兒本身就值回票價了。
七國領導人:各有各的能耐
這七個國家能干出這事兒,跟它們的領導人分不開。咱們看看這幫人都是誰。
西里爾·拉馬福薩:南非的硬漢
拉馬福薩1952年出生在約翰內斯堡,年輕時跟曼德拉一起搞反種族隔離運動,是個狠角色。1991年當上非洲人國民大會的總書記,幫著談下了種族隔離的結束。2018年接任總統后,搞反腐、推經濟改革,雖然干得磕磕絆絆,但方向沒偏。這次和平特派團,他是主心骨。
哈凱因德·希奇萊馬:贊比亞的商人總統
希奇萊馬1962年出生,商人出身,干過農業和房地產,賺了不少錢。政治上吃了不少苦,競選總統五次才上位,2021年終于成功。上臺后主抓經濟和反腐,贊比亞日子稍微好過點了。他去和平特派團,代表了贊比亞想在國際上露臉的決心。
阿扎利·阿蘇馬尼:科摩羅的軍人政客
阿蘇馬尼1959年出生,當過兵,1999年搞政變上臺,2002年正式當總統。2023到2024年,他還當了非洲聯盟輪值主席,挺能折騰。小國領導人敢摻和大國的事兒,他算開了先河。
穆斯塔法·馬德布利:埃及的技術官僚
馬德布利1966年出生,城市規劃專家,2018年當上總理,幫總統塞西搞經濟改革和基建。這次代表埃及去,說明埃及不光想在阿拉伯世界刷存在感,還想在全球混個臉熟。
馬基·薩勒:塞內加爾的學者總統
薩勒1961年出生,學地質出身,2012年當總統,干到2024年卸任。他推了個“新興塞內加爾”計劃,修路、建電廠,干得有聲有色。和平特派團里,他算個穩重派。
魯哈卡納·魯貢達:烏干達的外交老手
魯貢達1947年出生,學醫出身,后來從政,干過烏干達總理。這次代表總統穆塞韋尼去,靠的是幾十年的外交經驗。烏干達借這機會,也在國際上露了把臉。
剛果(布)代表:薩蘇-恩格索的代言人
剛果(布)派了個高級官員去,背后是總統薩蘇-恩格索。這老兄1943年出生,從1979年起斷斷續續當總統,是非洲在位最久的領導人之一。剛果(布)經濟靠石油,外交上也想分杯羹。
這幫人背景五花八門,但湊一塊兒干了件大事,挺不容易。
非洲的擔當:不只是喊口號
這次和平特派團,沒停戰,沒啥大新聞,但意義不小。非洲國家以前在國際上基本是打醬油的角色,這回主動站出來,跑去勸架,說明啥?說明非洲不想再當看客了。
非洲經濟這幾年確實牛。2022年GDP加起來2.7萬億美元,到2050年可能沖到29萬億。城市化快得像開了掛,年輕人多,市場大,外資都盯著這兒。七個國家敢干這事兒,多少有點經濟底氣撐腰。
俄烏沖突把非洲糧食鏈打斷了。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全球糧食和化肥大國,打起來后,非洲進口直接崩了。好多國家糧食價格漲了50%以上,挨餓的人多了幾千萬。這七個國家站出來,不光是為和平,也是為自己吃飯問題奔走。
非洲54個國家,在聯合國投票有一票,湊一塊兒分量不輕。這次行動是個信號:非洲不光會抱團取暖,還敢摻和全球大事。以后國際談判桌上,非洲的聲音只會越來越響。
這七個國家為啥值得全世界尊敬?不是因為它們多有錢多強大,而是因為它們敢干別人不敢干的事兒。俄烏沖突,歐美大國掐得昏天黑地,亞洲國家大多悶聲看戲,非洲這七個兄弟卻站出來說“咱們試試”。這不是作秀,是真有心。
2023年6月,南非、贊比亞、科摩羅、剛果(布)、埃及、塞內加爾和烏干達這七個國家,用一場和平特派團讓全世界開了眼。戰爭沒停,但非洲的擔當讓人記住。這不是終點,是起點。非洲正在從邊緣走向中心,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主動的參與者。這七個國家,用行動告訴大家:非洲不只是個地理名詞,更是個值得尊敬的力量。
參考資料
楊之桄.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J].國際研究參考,2018,(04):48-5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