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輩子,說白了,就是在各種“習慣”里掙扎著找活路。
早上醒來,手機一滑,從“再睡五分鐘”滑到了“又遲到了”;晚上作業寫一半,摸魚摸到凌晨,然后一邊罵自己廢物,一邊又打開B站“獎勵”一下自己……
你說努力?其實誰不想努力;你說自律?其實我們都知道該怎么做。
問題就出在——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
中間卡住你的,就是“習慣”。
小時候寫作文,老說“好習慣成就好人生”,那時候只覺得是語文老師掏出來嚇人的八股。
等你真到了高中,卷得像戰場,才會發現一句扎心的真相:
命不好,有時不是努力不夠,而是你習慣不好。
一、不是你笨,是你“不會排隊”
有些人看著天賦平平,長得也不特別,可偏偏學習效率高得離譜,作業提早交,考試還不出錯。
你懷疑他是不是偷看了老師的答案,他卻說了一句讓人血壓飆升的話:“我做了個計劃?!?/p>
哈?計劃?聽起來就像是一種讓人聞風喪膽的刑罰工具,但問題是,它確實有效。
我曾經就是那種學習全靠“心情調度”的人,今天心情好,背背單詞;明天心情不好,就背鍋。后來嘗試模仿那些“卷王”,每天排計劃,結果剛寫完計劃表,我已經困了。
實在想不通,為什么有人能把自己的時間像切西瓜一樣切得整整齊齊,而我這時間,就像撒在地上的花生米——全靠撿呢?
記得高一剛開學,我決定當個有規劃的人。
第一天寫了學習計劃,排得賊詳細——幾點起床、幾點刷題、幾點放松、幾點喝奶……仿佛人生從此走向巔峰。
結果第二天早上起床遲了15分鐘,整張計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崩得干干凈凈。我怒火中燒,把那張表扔進垃圾桶,發誓再也不做什么糊弄計劃。
誰知道那天晚上,看到同桌計劃本上整整齊齊寫著“物理刷題1小時??、英語聽力30分鐘??”,心態瞬間崩了。
瞧瞧,人家過的是生活,我過的是隨機事件模擬器。
有一陣子,我信誓旦旦要搞定時間管理,甚至下載了個“時間追蹤”App。每次干一件事要點開始,干完再點結束。
你猜怎么著?干的時間沒多少,猶豫來猶豫去,反而花了我更多時間。
最尷尬的是,有天數學老師突然點我回答問題:“你這題怎么算的?”我一慌脫口而出:“我按照昨天晚上八點半到九點這段時間的計劃來算的?!?/p>
老師一臉懵,班里笑瘋了,我差點找地縫鉆進去。
二、不是你懶,是你“只會復讀機式努力”
很多同學其實挺拼的,筆記寫得整整齊齊,做題做得密密麻麻,可一考試就掉鏈子。老師都迷糊了:
你平時那么刻苦,怎么一上考場就跟斷網似的?
真相就是:他們努力沒錯,只是努力得沒腦子。就像是在沙漠里種菜,水倒是澆了,就是沒根。
我有個同桌,堪稱“人形掃描儀”。
每天都能看到他對著語文課本念得頭皮發麻,像是在練咒語。有一天考試,考了個詩詞鑒賞,他看完題后眉頭一皺:“沒背過?!?/p>
我一臉懵:“你不是把整本書都背下來了嗎?”他說:“是啊,但這題問的是‘抒情手法’?!?/p>
他不是沒努力,只是用錯了方法。背得再多,不理解,還是一場空。
我自己也干過類似的蠢事。每次考試錯題都抄到錯題本上,寫得比情書還認真。可問題是,我從來不回頭看。后來一次考完數學,卷子上三個錯題,赫然出現在我錯題本第一頁。
我只能一邊感嘆命運多舛,一邊對自己說:你這不是錯題本,是紀念冊。
直到我開始認真分析錯題,搞清楚每一個坑是怎么來的,才慢慢有了質的提升。原來真正的反思,不是寫“我太粗心”,而是找到那個讓你粗心的機制。
然后把它錘爆。
三、不是你差,是你“以為身體能用來換分數”
最慘的一種學生,是那種成績還不錯,但看起來像被高考預支了生命一樣。
黑眼圈垂到下巴,走路像魂魄還在原地。因為他們堅信一個信條:
“我可以不吃飯,但我不能少學習?!?/p>
別說,他們還真能堅持一陣。但身體從不打欠條,利息它會連本帶利地收回去。
有段時間我下定決心每天運動半小時,還特意買了新跑鞋。
結果第一天跑了十分鐘,第二天小腿酸,第三天打開跑步App,點了個“查看天氣”,發現下雨,開心地取消計劃。第四天手機沒電,第五天心情不好……直到一個月后,App發來一條提醒:“你是不是忘了我?!?/p>
我笑了笑,卸載了它。
我表哥就是那種“狠人”。
高三時每天睡五個小時,吃飯像打仗,連午休都用來看錯題。他成功考進了名校,但高考完那天,差點暈在考場。進了大學第一件事不是報到,是住院。
他說:“學習可以拼命,但不能拿命拼?!闭f完開始了每天晨跑,晚上健身的新生活?,F在身體倍兒棒,成績也沒落下。
他用慘痛經歷證明一句話:身體不是用來透支的,是用來續命的。
那些我們嘴上說“以后會變”的事,其實每天都在決定我們是誰
有人說,習慣的力量就是:當你以為你在選擇,其實你是在被訓練。
你每天早上賴床一分鐘,就是在訓練自己服從懶惰;你每天推遲五分鐘開始寫作業,就是在訓練大腦拖延;你每天少復盤一道錯題,就是在訓練自己回避問題。
所以一個人想要變優秀,不是靠“突然發奮”,而是靠“每天都不懈”。
不是靠三分鐘熱血,而是靠三年如一。
因此,如果你想改變現狀,不用喊口號,不用發誓,不用買勵志雞湯。
你只需要干三件事:
每天睡前花十分鐘,寫下一天干了啥,明天準備干啥; 每次做完題,不管對錯,都思考一下為啥你會這么寫,能不能換個思路; 每周抽出兩次,一次30分鐘,到樓下操場走兩圈,或者打打球、做做操,不是為了變瘦,是為了醒腦。
因為每個好習慣,都是把小事干到不費力。沒有什么魔法能讓你一飛沖天,只有慢慢長成翅膀的日子。
你以為“習慣”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詞,其實它是你的起床時間、是你翻書的速度、是你吃飯時有沒有刷題、是你聽不懂時敢不敢問老師——它是你的生活方式。
養成習慣,不是因為你多自律,是因為你想讓人生少點折騰。
讓我們這些半吊子學神、反復橫跳的自我懷疑者,在習慣里活得像樣一點,至少別活得太后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