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個農歷六月初六,老輩人說“收不收,六月看初六”。這句農諺傳了多年,說的是這天的天兒和秋收成色有關聯。
您看田里的水稻,正到了揚花抽穗的節骨眼,稈子拔得快,穗頭剛開始冒。玉米棒子也在躥個兒,葉子寬寬的,就等著太陽足、雨水勻溜。
老話說“六月初六落一溝,秋收糧食萬人興”,講的是下雨能潤田。可也有說法“六月初六北風旱,秋后無雨沒得收”,怕的是天干地裂。
到底哪種準?其實老輩人的經驗是看個大趨勢,如今還得瞅天氣預報。未來幾天不少地方要變天,后天起連著兩三天有雨,有些地兒雨還不小。
水稻田得留意了,現在最怕田里積水漚根,穗子灌漿期得透氣。種玉米的老鄉,趁這兩天沒下雨,趕緊把地里的雜草薅一薅,免得搶養分。菜園子里的辣椒、茄子,要是趕上大雨,得提前搭個簡易架子,別讓稈子被砸歪。
山區地塊排水難,這兩天抓緊把田邊的排水溝清一清,別等雨水來了抓瞎。平原地區種大豆的,雨前可以撒點鉀肥,幫子粒長得飽滿些。
老輩人曬紅綠、查苗情的習俗,其實暗含著護田的道理,該學的還得學。不過現在看天不能只靠老理兒,手機上的天氣預報更實時,多瞅兩眼沒壞處。有人說現在種地靠機器,老農諺不管用了,這可不對。
農諺里藏著對時節的敬畏,比如啥時候該防旱、啥時候該排澇,總有參考。就像這次連陰雨,結合農諺里“六月雨勻收成就穩”的說法,管田就得更精細。
不同的地有不同的脾氣,山區怕沖、洼地怕澇、旱地怕干,得對癥下功夫。家里有大棚的,這兩天檢查檢查棚膜,別讓雨水漏進去,爛了苗可心疼。養魚塘的老鄉,雨后注意水里氧氣夠不夠,別讓魚翻塘了。
還有個事兒提醒,雨后容易長病蟲害,尤其是玉米葉子上的蚜蟲,得提前備點藥。
可能有老鄉犯難,這么多活兒從哪兒開始?先看自家田里啥作物最吃緊。
水稻田優先清溝排水,保證水來得快走得暢,別泡壞了根須。玉米地重點看葉片,要是有發黃打蔫的,趕緊追點肥,跟著雨水能吸收。
菜園子小面積好打理,雨后來回走動別太勤,免得踩板了結墑。有人問,要是雨下得太急咋辦?
坡地邊上堆點秸稈擋一擋,減少點泥土流失。老辦法里用草木灰防病蟲害,現在可以摻點現代的生物肥,效果更好。說到底,種地是個精細活兒,老經驗打底,新法子跟上,收成才能穩當。
這兩天多去地頭轉悠轉悠,看看苗情啥樣,心里有個數比啥都強。未來天氣多變,咱農民就得眼觀六路,該搶的農時別耽誤,該防的風險別大意。您問今年收成到底咋樣?
現在下結論還早,把田管到位了,收成就差不了。記住嘍,老理兒要聽,田壟上的活計更要盯著天、摸著苗,一步一步來。趕緊行動起來,查溝渠、看苗情、備農資,別等下雨了才慌神。
關注后續天氣變化,咱一起把地種好,盼個實實在在的豐收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