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浩
盛夏的黃河之畔,熱浪與建設熱潮交織奔涌。站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規劃展示中心頂層俯瞰,塔吊如林勾勒天際線,智能工廠折射科技藍光,生態廊道蜿蜒如綠帶,一座承載著國家戰略的“未來之城”正突破圖紙約束,以驚人的速度生長出豐滿肌理。從地下穿行的超級隧道到拔地而起的產業地標,從國際合作的智慧結晶到萬家燈火的溫暖圖景,起步區建設全面駛入“五年成形”沖刺期。從起步到起勢,濟南起步區繪就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民生幸福的現代化新城畫卷。
“鋼鐵巨龍”潛行
“兩岸聯通”接連提速
黃河河床之下30米,直徑相當于五層樓高的“泰山號”盾構機正以日均16米的速度堅定掘進。6月22日,濟南黃崗路黃河隧道項目再傳捷報:“山河號”盾構機平穩穿越黃河南岸大堤,項目完成黃河段掘進任務。這個世界最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工程建設,順利攻克控制要求最高、風險持續性最長、水土壓力變化最大區間。
目前,“山河號”盾構機已順利完成一級水源保護地沉砂池、黃河北岸大堤、黃河、黃河南岸大堤的穿越,掘進完成1376環、2752米,占盾構隧道總長的83.6%。項目機電部部長黃魯說,“山河號”每天推進12—14米,目前已掘進2100多米,照此速度,預計年底可實現隧道貫通。
施工現場外,新開通的濟南黃河大橋(新橋)車流如織。按照省市交通優先原則,濟南市持續加密通往起步區的跨黃通道。除濟南黃崗路黃河隧道以外,濟南濟濼路黃河隧道北延工程計劃于今年通車;濟南航天大道黃河隧道計劃后年通車,年均增添一處過河通道的速度仍在繼續。
與此同時,起步區還規劃建設“三橫七縱”、總里程132公里的城市快速路,“九橫十二縱”、總里程342公里的結構性主干路網。截至目前,累計開工道路里程292公里,具備通車條件的約180公里。今年,將新啟動42公里市政道路建設。
強化對外開放
中新合作邁入全新階段
6月17日,中新濟南未來產業城發展顧問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濟南起步區召開,起步區中新合作邁入全新階段,將在促進貿易投資、加強科技創新、推進產業協同對接等方面構筑互利共贏新格局。據悉,中新濟南未來產業城位于大橋組團,是起步區圍繞未來信息、未來能源、未來空間產業方向和未來城市建設領域打造的。該產業城聚力推進與新加坡的合作,是山東省首個中新合作實體化載體。
與會嘉賓、盛裕集團中國區總裁張祺表示:“盛裕集團非常看好起步區的未來發展,也期待憑借我們在城市開發、低碳智慧、產業運營等領域的專業經驗,同起步區深化合作,共繪高質量發展藍圖。”
日前,起步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強化雙邊對接。與新加坡貿工部等政府部門、南洋理工大學等科教機構深入對接,就重點合作領域達成共識,建立了合作機制,落地首批14個合作成果。”
記者梳理發現,與此同時,起步區加快規劃編制,聘請新加坡吉寶集團作為總顧問,圍繞戰略規劃、合作模式、運營實施等開展頂層設計,并聯合新加坡邦城集團、盛裕集團開展重點合作片區詳細城市設計和規劃設計,打造對新合作城區建設新典范。
實際上,濟南起步區強化對外開放的步伐馳之不息,一直在加速拓展國際合作,拓展海外“朋友圈”。截至目前,濟南起步區已落戶“中國—加勒比發展中心”,設立境外“雙招雙引”工作站,搭建鵲華觀瀾會等對外交流平臺,不斷提升對外合作能級。
發展動能澎湃
創新引擎全速運轉
驅車駛過崔寨組團,產業澎湃動能撲面而來:
比亞迪濟南基地內,機械臂舞動如林,一臺臺新能源汽車駛下產線。這座總投資150億元、占地超500公頃的產業巨擘,四大工藝廠房拔地而起,核心零部件生產車間有序運轉。自2022年落戶,僅11個月便實現首臺整車下線,堪稱產業落地的 “濟南速度”。如今的總裝車間,生產線飛速運轉,每1分鐘就有一輛新能源汽車下線,二期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年內有望投產,全部建成后將帶動超3萬人就業。
在光伏、氫能等新興產業領域,起步區同樣成果斐然。愛旭太陽能高效電池組件、山東能源鈣鈦礦光伏電池、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等龍頭項目紛紛搶灘布局。其中,愛旭濟南工廠規劃總投入 360 億元,分三期建設,一期項目創下愛旭N型ABC電池組件先進產能最快投建紀錄。待全面達產后,預計年節約用煤量 2160 萬噸,減少碳排放 5384 萬噸,未來還將攜手起步區打造零碳產業園,向著千億產值目標大步邁進,引領山東光伏產業集群化發展新風向。
2023年底投用的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項目一期,去年累計舉辦展會活動35場,總簽約額20億元,間接帶動約180億元的經濟效益,濟南也借此被評為“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
“辦15萬平方米以上大展,就來黃河北”,如今在山東會展業已成為共識。
“當前起步區形成了新能源汽車、高效太陽能電池、氫能源等以新能源研發與應用為主要業態的大制造產業,產業規模將近千億元。”起步區管委會經濟發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服務業也實現快速發展,2024年凈增規上服務業企業5家。起步區正在變成濟南的“汽車城”“光伏城”“會展新城”。
住上“理想社區”
繪就幸福生活底色
建設發展的每一處落筆,都以群眾需求為基。當前,起步區正以“人”為核心勾勒美好生活圖景,繪就一張張溫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四年時間里,起步區有序完成鵲華、鳳凰、河潤、清寧、怡河、匯清苑、啟新家園等社區的回遷安置,超2.5萬名群眾喜遷新居。僅2024年便建成238萬平方米的安置房,完成27個村、4300余戶、2.1萬余名群眾的回遷任務。今年,起步區正全力推進805萬平方米的安居工程,助力8.9萬群眾實現“就近進城”夢想。可以說,這張安置答卷格外有力度。
生活過得好不好,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在鵲華理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了練習舞蹈的居民,做手工的孩子,以及參與社區微業的創業者。“社區配建的9600平方米體育館預計6月投入運營,屆時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多元運動空間。”鵲華理想社區黨委副書記王侃告訴記者,在理想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綜合治理中心等載體,打造了理想鄰里、教育、健康、創業、服務、治理等6大場景。通過標準化場景建設,為起步區回遷社區治理蹚出了新路子。應該說,這張治理答卷格外有溫度。
如今,這份溫度還在持續向外蔓延。放眼整個起步區,城市建設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民生躍升:省實驗中學鵲華校區實現首批招生,山大二院北院區正式啟用,國際學校等項目有序推進……這些重大公服配套,讓這張民生答卷格外有厚度。
黃河生態廊道示范段,蘆葦蕩中飛起成群白鷺。當夕陽熔金般浸染黃河,大橋組團的樓宇披上璀璨星光,一座新城的脊梁在天際傲然挺立。這從國家戰略藍圖中破土而出的未來之城,正以綠色為底、創新為筆、民生為墨,在齊魯大地奮力書寫著新時代奔騰不息的黃河華章。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