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當地對陳芳及其家族的介紹。受訪者供圖
人們在夏威夷的農場采摘荔枝。
陳芳。
高魯甫。
“嶺南佳果”荔枝人工栽培技術傳播至全球的歷史,大致可追溯至17世紀末。在荔枝向美國的傳播歷程中,夏威夷成為最早引種之地。
19世紀70年代,廣東香山籍(今珠海香洲)華商陳芳,將家鄉的一棵荔枝樹苗帶到夏威夷,此為中國荔枝移植到美國的最早一株。1908年入職嶺南大學的美籍教授高魯甫(George Weidman Groff),后來陸續將糯米糍、桂味、黑葉等荔枝種苗輸送至美國,并在夏威夷成功種植。
從最初的移植嘗試,到如今成為當地民眾喜愛的水果,百余年間承載著無數人的努力與情懷,廣東荔枝文化也在美國延續、傳播。盛夏六月,荔枝飄香,南都、N視頻記者多方尋訪、梳理史料,記錄廣東荔枝赴美往事。
開創先河 廣東華商陳芳在夏威夷引入荔枝樹,被稱為“中國情調”
1849年,年僅24歲的廣東香山籍人士陳芳,隨伯父登上一艘滿載中國貨物的商船,漂洋過海抵達夏威夷務工謀生。彼時的他或許未曾想到,自己的人生將與這片異國土地緊密交織,書寫一段傳奇故事。
初到夏威夷,陳芳在伯父的雜貨鋪里打工。19世紀60年代,陳芳與同鄉攜手創辦了“芳植記”商號,專營中國貨物,兼做批發生意。1870年,“芳植記”成為夏威夷著名的華資商號,系夏威夷八大企業之一。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切斷了對北方蔗糖的供應,陳芳捕捉到了這一商機,依靠其在夏威夷投資的甘蔗園,向美國北方大量傾銷蔗糖,迅速積累財富,成為當地華僑首富。此后,他的商業版圖不斷拓展,涉足甘蔗種植、制糖、地產等多個領域,還購置了一艘往返于夏威夷與中國的貨船。
《檀香山星報》曾刊登報道稱,“陳芳(Chun Afong)是夏威夷當地華人中的第一個百萬富翁”。
在這段輝煌的創業歷程中,陳芳還做了一件極具情懷之事——將家鄉廣東的荔枝樹移植到夏威夷。
由珠海市檔案館、珠海市前山中學編著的《百年香洲》記載道,在經營種植園時,陳芳大膽進行花木的移植,先后將中國的荔枝樹、榕樹、木蘭花、玫瑰花和雞冠花移植到他的種植園。這些花木經他的精心照料,在夏威夷島上繁衍,并被稱為“中國情調”。
據1880年《波利尼西亞報》(該報為19世紀夏威夷王國官方報紙)記載,“糖業大亨陳芳從廣東運來一批荔枝樹苗,試圖在威陸庫的酸性土壤中培育這種東方珍果。”夏威夷州立檔案館保存的陳芳土地登記文件(1870–1890年)中,標注其莊園內設有“中國果樹苗圃”。
美國農業部及Sing Chong、Wong Kwai等人也曾引進過荔枝。然而,運輸途中及抵達后死亡率非常高,因此成功存活并長成的荔枝樹極少。有記錄顯示,一次引進的400棵荔枝樹中僅存活4棵。這些損失,部分歸因于運輸時樹苗尚未形成穩固的根系,部分則由于遠航及防蟲害處理措施所致。
據1917年出版的《荔枝在夏威夷》記載,首棵荔枝樹于1873年前后引入夏威夷,栽種于陳芳的莊園內,當時是夏威夷最富盛名的荔枝樹。據說在普通年份,這棵單株荔枝樹的果實售價高達75美元(當時可購買115克黃金)甚至更高,可見這種水果在當時極其稀有和珍貴。
陳芳不僅在商業上成就斐然,還積極投身于提升華人在夏威夷的社會地位,改善當地華人的境遇。
1879年,陳芳成為夏威夷樞密院首位華人議員。同年,清政府擬在夏威夷設立商董,經“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的極力推薦,任命陳芳為清政府駐夏威夷首任商董,其府邸成為華商董事會駐地。1881年,華商董事會改為領事館,陳芳被任命為首任領事,從此夏威夷華人得以享受領事保護權。
原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現珠海經濟特區梅溪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云德,研究陳芳事跡20余載。為深入挖掘陳芳的故事,1999年至2000年間,他兩度奔赴夏威夷、舊金山等地,拜訪11位陳芳后人,走訪夏威夷大學歷史研究所、華人商會,收集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并著成《陳芳》傳記。
劉云德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陳芳擔任議員后,促使夏威夷國會通過一系列有利于華人的立法,此后大量華人來到夏威夷。直至1890年前后,夏威夷四分之一都是中國人。”
“夏威夷海岸的觀光大道上有一排雕塑,介紹當地有影響力的歷史名人。第一個是發現夏威夷群島的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第二個是統一夏威夷群島的夏威夷第一代國王,第三個就是陳芳和他的夫人。”他說道。
1890年,陳芳決定出售夏威夷的產業,攜60萬美元回到家鄉廣東珠海梅溪村,并在這里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院落。多年后,“陳芳故居”展覽上展出的荔枝移植史料及夏威夷荔枝樹老照片,確認了這段廣東荔枝移植海外的佳話。
引種推廣 20世紀初,農業教授高魯甫將更多荔枝帶去美國
時光流轉,20世紀初,嶺南大學農學部(華南農業大學前身)美籍教授高魯甫將糯米糍、桂味、黑葉等荔枝種苗帶去美國,并在夏威夷成功種植,成就了另一段傳奇。
初到嶺南,高魯甫便被廣東的特色水果荔枝深深吸引。為深入了解其品種與種植技術,他特地前往增城考察掛綠荔枝。通過扎根嶺南地區的小果園,他深入挖掘當地的農業資源,汲取農學經驗。他感慨廣州人對荔枝的熟悉,驚嘆于中國果農的智慧,認為其理論與實踐對西方農民有益。
1919年,高魯甫發表對廣東荔枝研究的初步成果《嶺南荔枝》。1921年,他出版碩士論文《荔枝與龍眼》(The Lychee and Lungan),這是世界首部荔枝科學專著。此研究從植物學和園藝學角度,按不同品種詳細介紹荔枝種植、生長情況、繁殖方法及有關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還提到廣州的“荔枝文化”,盡顯其對廣東荔枝的全面洞察。
談及高魯甫當年將廣東荔枝推廣到美國的契機,農業農村部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趙飛向南都記者介紹,1898年,美國農業部成立境外植物引種處,有計劃地組織大批“植物獵人”前往世界各地搜獵農作物資源。自1907年開始,美國境外植物引種處開展了一項將荔枝引進種植的專項項目。
這一年,年僅23歲,剛從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畢業的高魯甫踏上前往中國的旅途,成為了第一位來華的美國農業傳教士。1908年1月,高魯甫抵達廣州,開始了嶺南學堂(后更名為嶺南大學)的任教生涯。他很快就被校方安排對原產于華南的荔枝和龍眼做詳盡的調查,這些工作主要目的,就是為美國引種廣東荔枝服務。
“自1908年起,高魯甫向美國農業部提供了若干廣東荔枝種質。可以說,美國農業部收到的廣東荔枝品種,高魯甫幾乎都有提供。據不完全統計,他提供的荔枝品種至少有黑葉、香荔、桂味、糯米糍、糯米團、三月紅、山枝、尚書懷、田巖、淮枝、掛綠、大造、狀元紅等20余個。”趙飛說。
趙飛向南都記者介紹說,夏威夷是美國引種和研究荔枝的中心地域之一。1953年,由夏威夷大學農業試驗場刊印的《高魯甫:一個新荔枝品種》如是寫道:“他(高魯甫)與夏威夷農業實驗場的友好合作可追溯至1917年——彼時他首次將一些樹木從中國引入夏威夷,而這一合作延續至今。在夏威夷現已培育的25個引入品種中,有17個源于他的貢獻。”
據了解,后來的種植推廣證明,只有黑葉、桂味、田巖、山枝等少量品種在佛羅里達得以存活,在夏威夷則有更多的品種能夠存活。1935年,夏威夷州政府為了感謝高魯甫引種荔枝至夏威夷的貢獻,特地選出一株優良植株,經嫁接繁殖后,將該品種命名為“高魯甫荔枝”。
趙飛評價稱,高魯甫是清末至民國時期,中美農業教育與物種交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對美國引種廣東荔枝貢獻頗多。他的工作以當時美國農業部實施荔枝引種項目為背景。“提供種質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有深入系統的研究,出版了著作,有力地向西方世界普及了廣東荔枝的人文歷史、種質資源與栽培技術,為美國及其他國家引種中國荔枝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參考。”
甜蜜延續 百余載后,廣東荔枝廣泛出現在美國各大商超
百余載后的盛夏,帶有廣東基因的荔枝已廣泛出現在美國各大商超,備受當地消費者的喜愛。同時,旅居當地的中國同胞也紛紛尋覓這熟悉的味道,以解思鄉之情。
6月下旬,一家美國華人電商平臺推出了最新消息,介紹“所售的妃子笑荔枝,全部廣東直運鎖鮮進口”,售價為7.59美元/袋(2磅),目前位列該平臺熱帶水果人氣飆升榜榜首。“肉厚核小,汁水飽滿,是今年吃到最甜最新鮮的荔枝了。”一名消費者評價道。
近年來,廣東荔枝每年出口量超過8000噸,占全國荔枝出口比重超55%,優質荔枝品種妃子笑、白糖罌、黑葉、桂味等廣受海內外消費者喜愛,遠銷馬來西亞、新加坡、意大利、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以前沒注意,第一次在美國超市看到荔枝,覺得很驚喜。”6月25日,生活在美國波士頓的中國人涼女士告訴南都記者,月初她在當地超市看到顯眼位置放著荔枝,才發現原來在異國他鄉也能嘗到熟悉的味道,“非常清新,我喜歡”。
涼女士將自己第一次在美國買荔枝的經歷分享在社交平臺后,吸引了廣東網友的熱情回復:“來廣東吃桂味、糯米糍!”她說,一定要找一個荔枝成熟的季節回國嘗試。
居住在美國芝加哥的中國人瑞斯(化名)也告訴南都記者,“今年5月,當地的Costco和Trader Joe等連鎖超市便陸續有荔枝銷售,售價約為6至7美元一磅”。
在美國,除了電商平臺和連鎖超市外,也有當地農場通過郵寄的方式將其種植的荔枝直銷給顧客。其中,位于夏威夷的凱伊家族(Kaye Family Farms)、胡拉兄弟(Hula Brothers)等農場的荔枝受到了許多買家的喜愛。
“荔枝非常大,像乒乓球一樣,果肉也很厚。”瑞斯向南都記者分享了其在夏威夷一家農場購買荔枝的體驗,稱“這是我在美國吃過最好吃的。”
南都記者查詢上述兩家農場官網發現,目前其供應的荔枝均已售罄。在它們的海外社交賬號上,不少美國當地網友對今年的荔枝售罄表示遺憾,“這是我第一年沒有買到荔枝”“希望很快能有第二批荔枝”……
從陳芳將荔枝移植到夏威夷,到高魯甫將荔枝種植技術推廣到美國,再到如今廣東荔枝在美國廣受歡迎,這百余年的歷程,不僅是荔枝的傳播之旅,更是廣東荔枝文化在美國的延續。
在趙飛看來,當年美國引種荔枝工作的系統且高效。“當時,美國農業部設有引種部門,國會圖書館有專門的中國文獻收藏,美國本土(包括夏威夷)和嶺南大學有若干學者開展關于荔枝的資料整理與科學研究。而高魯甫能夠很好地串聯起這些部門和人物,從而為美國成功引種與規模化種植,提供了莫大的助力。”
“當年陳芳把荔枝等產自廣東的植物移植到夏威夷,實際上就是不忘家鄉,把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守護在身邊的一種舉動。我認為這不僅僅是植物的移植,更是文化的移植。他熱愛家鄉和故土,才會有這種情懷。”劉云德評價道。
值得一提的是,陳芳在夏威夷的故事還有奇妙緣分——他首次踏上夏威夷土地的30年后,另一位廣東人也遠渡重洋來到夏威夷。后來,此人還獲得了陳芳次子陳席儒的革命資助,他就是孫中山。
南都調研 總第733期
統籌:南都記者 向雪妮
采寫:南都記者 張倩寒 實習生 吳淑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