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華爾街日報、俄羅斯《軍事觀察》、美國國防智庫的多項同步數據交錯呈現:烏克蘭前線的最后一道防線已被俄軍突破,5萬俄軍集結蘇梅,北部戰線兵力比達到3:1,烏軍最后的預備隊幾近耗盡。俄烏戰場上的力量天平正在發生根本性傾斜,“消耗戰”三個字在這個夏天被重新定義。
蘇梅一役的分水嶺
最新的衛星監測圖像顯示,俄軍在蘇梅方向的集結與推進已突破烏克蘭傳統防御體系。6月下旬,俄方調動了超過5萬兵力,按比列遠超烏軍。俄軍沒有采用復雜戰術,直接展開所謂“人海戰術2.0”,在1200公里前線多點試探,形成類似“打地鼠”式壓迫。
烏克蘭軍隊被迫在各方向調動有限兵力救火,根本無法形成縱深防御。前線士兵普遍反映,許多老戰壕依舊沿用蘇聯時期標準,缺乏頂蓋和反無人機掩體,部分陣地甚至沒有雷區。
俄軍無人機持續高空偵查,炮火打擊精準,烏軍只能在炮擊間隙裹緊身軀自挖洞、壘沙袋,現代戰場淪為“泥潭防御”。
美國國防部6月月報指出,烏克蘭多條防線缺乏系統性工事,前線士兵士氣承壓。每一個沒挖好的戰壕,都意味著一個家庭的悲劇。所謂“機動防御”,實際是被動補漏,哪里崩哪救,連西線都難以抽調增援。
烏克蘭動員困局
6月,烏克蘭總參謀部多次對外承認,最后的預備隊已幾近枯竭。過去習慣從西部調動部隊,如今西部已無兵可調,只能硬著頭皮從東線、南線、甚至危機重重的哈爾科夫方向抽調。哈爾科夫地區的113獨立領土防御旅,已經現身蘇梅方向。
動員體系的全面“失血”讓烏克蘭陷入困境。最新征兵數據顯示,烏克蘭新兵補充率低于去年同期60%,社會動員意愿降至歷史低點。
西方援助雖有資金與彈藥補充,工事建設、工程兵支援卻始終“卡殼”。美國國會遲遲無法批復新一輪軍事援助,歐洲雖資金到位,卻缺少工程能力,烏軍不得不靠前線士兵“苦勞”自救。
西方智庫報告分析,烏克蘭“缺準備、缺深度、缺系統性防御”,最大的問題不在于武器彈藥,而在于國防建設、社會動員和工程保障能力的全面滯后。
俄軍此次進攻,并未依賴高科技裝備,依舊延續火炮+無人機+步兵波浪推進。說它傳統,但俄軍工業產能的暴增讓這種打法有了更強的持續性和壓迫感。
6月29日,俄羅斯空天軍發動大規模空襲,出動400余架無人機、45枚巡航導彈、25枚彈道導彈和多枚“匕首”空射導彈,覆蓋烏克蘭全境,重創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
烏克蘭防空體系難以覆蓋全境,利沃夫、赫梅利尼茨基、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里夫內等地區均有關鍵設施受損。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烏克蘭經濟對戰爭的正面作用正在消失,西方經濟援助難以維持烏克蘭經濟。”
俄軍軍工產能激增,6月生產數據顯示,無人機日產量超500架,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產量較戰前提升數倍。
俄軍獲得朝鮮數百萬發炮彈和彈道導彈外援,甚至超過了西方對烏克蘭的彈藥援助。俄軍戰略已轉向“消耗戰”,用強大的工業后盾和外部資源加速壓垮對手。
危機下的烏軍反擊
6月1日,烏克蘭突襲俄戰略轟炸機基地,6月27日夜間無人機襲擊伏爾加格勒馬里諾夫卡空軍基地,摧毀2架蘇-34、損傷2架蘇-34。
6月28日,烏軍無人機突襲克里米亞基洛夫斯克機場,毀傷多架直升機。烏軍特種部隊展現了極高的戰術素養,帖木兒特種部隊12人小組在樹林堅守7小時,全身撤退,擊斃5名俄軍。
但這些“靈活機動”“無人機奇襲”雖造成壓力,卻難以逆轉消耗戰的總體格局。烏軍防御體系的系統性缺陷暴露無遺,單靠英勇與戰術創新,無法替代扎實而完備的防御工事,更無法彌補后備兵力與工業產能的巨大缺口。
俄烏雙方均無意實質性和談。俄方打到底的信號愈發明顯,烏克蘭堅持戰斗雖獲得國際輿論同情,但未見任何實質性好處。俄軍以“可以承受更高傷亡”為底氣,采取“消耗戰+局部突破”,以攻為守,爭取更多戰略主動。
烏軍處于防守一方,預備隊消耗殆盡,動員瓶頸難解,工事建設滯后,難以再組織有效反擊。俄軍后勤、工業與外部資源的全面優勢持續累積,形成“滾雪球”效應,讓烏克蘭的處境愈發艱難。
6月26日,美國媒體報道,烏克蘭經濟已難以對戰爭提供正面支撐,西方大規模經濟援助受限。聯合國、歐盟多項數據顯示,烏克蘭GDP二季度同比下滑8%,能源、農業、基礎設施損失持續擴大。美國國會援助預算屢次推遲,歐洲對工程兵和工業設備的支援乏力。
俄軍則借助本國和朝鮮等友邦的資源,形成持續投入能力。軍工產能、彈藥供應、后勤保障均超烏克蘭及其西方援助總和。俄方“愿意付出更大代價”成為消耗戰的決定性因素。
烏克蘭防御體系的“最后警報”
前線的烏軍士兵頻繁反饋,現實遠比外界想象殘酷。蘇梅方向無雷區、無頂蓋戰壕,士兵靠沙袋自保。
每一個未完善的工事,都是對個人生命的冒險。機動防御在消耗戰面前逐漸失效,俄軍多點突破,逼迫烏軍四處救火,戰線被不斷拉長、削弱。
系統性防御準備的缺失,讓烏軍陷入“被動防御-被動損失-兵力消耗-動員難以補充”的死循環。西方援助雖然不斷,補給與工程兵支援的短板直接影響整體防御能力。烏克蘭“補槍補彈不補防線”,成為當前危局的根本原因之一。
參考資料:
光明網:2025-06-30 14:44:俄烏沖突在美外交優先級下降 歐洲國家援烏壓力倍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