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各類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我市印發《2025年張家口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方案》。《方案》定位于優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文件,主要開展實施對標學習提升、市場環境提升、政務環境提升、要素環境提升、法治環境提升、信用環境提升、試點建設提升、經營主體滿意度提升8大專項行動,涵蓋26個方面,共計103項具體措施。
“小切口”切入,打造“張家口樣板”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以“小切口”為切入點,加快打造更具張家口辨識度的營商環境品牌。
對標學習先進地區改革經驗。對標世行評估體系,對表國內先進地區,以學習北京、天津等地營商環境先進經驗為重點,圍繞深入推進政務服務、金融供給、商事調解、法治建設、土地供給、市場競爭、辦理破產、京津冀協同等領域改革,確定50項對標學習任務。
實施試點建設。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政務服務等7個領域協同改革,爭取1-2個全國推廣的先進典型;市公安局探索將D e e p S e e k大模型應用于公安政務服務窗口,開發“政務窗口智能導辦助手”試點;蔚縣打造全省產業營商環境培育改革創新試點。
五大環境“煥新”,企業辦事能有多省心
實施市場環境提升行動。暢通市場準入渠道,優化企業名稱自主申報服務,加強知名企業名稱預防性保護;深化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改革,有序實施“3年過渡期+5年認繳期”。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深化招標投標“雙盲”評審改革,將遠程異地評標項目范圍擴展到“依法必須招標項目”;對超過400萬元的工程采購項目中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預留份額由30%以上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延續至2026年底。加強知識產權服務供給,建立張家口知識產權海外預警平臺;引導已登記數據知識產權的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年底前實現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61件。
實施政務環境提升行動。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全力推動第二批和新一批共計20個“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地;設立首貸續貸專區,因地制宜開展增值化服務。優化行政審批服務,開設京津冀“跨省通辦”遠程虛擬窗口;推動電子證照跨地區跨部門互通互認;推廣宣傳“冀時辦”A P P,實現超300種證照亮證、掃碼用證便利化應用。便利獲取經營場所,深化消防審驗系統與工改系統互聯互通;在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等階段實施賦碼,探索建立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數據標準、編碼規則及共享機制;深化打造“無證明城市”,不動產系統與交易系統數據全面對接,達到“預售合同備案+預告登記”同步申請、同步辦理。提升納稅服務水平,開展“跨區域協同服務”,實現任意稅務分局均可受理全國稅費業務。
實施要素環境提升行動。建設用地保障方面,深入推進“交地即交證”,實現“交地與交證”無縫銜接,對于有抵押融資需求的企業,可一并申請辦理土地首次登記和抵押登記,實現“交證即抵押”。產業人才供給方面,支持申報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各不少于2個;建設產業園區就業服務站,助力園區企業有效解決用工需求。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依托首貸續貸服務中心,加大對首貸戶的信貸支持;大力推廣“產業集群貸”“訂單貸”“專精特新貸”;實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銀企對接全覆蓋,2025年實現市級重點后備上市企業縣區全覆蓋;年底前實現“信易貸”平臺上架金融產品突破100種。科技創新支撐方面,全年培育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00家以上,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45億元;為有需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精準對接省級科技特派團,為引進的質量專家積極爭取省級“海外工程師”引進項目資金支持。供電保障方面,涉及10千伏及以上公共電網升級改造的,推行“先接入、后改造”。物流保暢方面,按照相關要求做好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發展相關工作,積極做好多式聯運企業培育工作;探索國際聯運無紙化運輸,推進運輸票據電子化流轉。數據開放共享方面,圍繞重點領域建設高質量數據集,招引國內數商共同開發公共數據產品,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運營生態。
實施法治環境提升行動。健全精準高效監管機制,全面推廣“一業一查”,打造“無事不擾”的執法抽查新模式;健全以遠程抽查、遠程質控、無人機飛檢等為主要核查方式的非現場執法監管體系。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合理統籌省市縣三級行政檢查計劃,各執法部門年度計劃錄入掃碼入企信息平臺。完善企業破產制度,健全破產管理人制度,用好破產管理人援助基金,年內實現援助基金實質化運轉。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實施信用環境提升行動。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積極推進政府采購合同履約智能化管理,對未正常履約的政府合同進行異常預警提醒,將違約主體納入失信記錄,實現全流程閉環監管;將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的政府機構失信違約情況錄入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聯合相關部門進行失信懲戒。持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對各級各類信用信息特別是經營主體信用信息開展歸集,年底前信用數據突破2.5億條。
從“政府端菜”到“企業點單”,滿意度提升是檢驗金標準
加大企業幫扶力度。聚焦4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幫扶企業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對1018家首席質量官制度全覆蓋的企業實施動態管理。加強與產業鏈圖譜中重點目標企業的溝通聯系,鼓勵工業品企業通過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模式出口。建立“共享智造”培育庫,推進共享能力建設。
加強政企常態化溝通對接。建立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和反映問題辦理反饋閉環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市縣兩級幫扶服務企業工作機制,主動開展專人對接服務。開辟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幸福張家口熱線板塊等網絡渠道企業訴求專屬通道,為企業提供服務,對涉企訴求100%人工回訪。
接續開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組織開展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專項治理,將投訴處理時間從原來的90天縮短至60天。開展“涉企行政處罰專項監督活動”,加大涉企違規收費抽查檢查力度。組織開展妨礙統一大市場建設專項治理。開展政府采購專項治理、招標投標專項治理行動。
提高政策服務精準度。充分依托“幸福張家口A P P”,做好惠企政策宣傳。依托“河北惠企利民政策通”,實現惠企政策智能查詢、詳細解讀、高效落地。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置企業服務專區,全方位推送惠企政策。深入推進“免申即享”,持續優化平臺建設,確保各項惠企資金“直享直達、精準兌付”。(記者 郭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