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兩面三刀,丈夫支持父母,妻子憤怒:要么分家,要么離婚
“親戚親不過財,婆媳好不過界。”
可我怎么也沒想到,生了孩子、苦熬了五年,到頭來竟要靠一句“要么分家,要么離婚”才能捍衛(wèi)自己僅剩的尊嚴。
我叫蘇婧,今年33歲,江蘇無錫人,大學畢業(yè)后進了市里的稅務局。
五年前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陸延,老實、踏實,工作在建筑公司跑項目。
結(jié)婚時婆婆說:“我們是講傳統(tǒng)的人,父母在,哪有小夫妻分家的道理?”我也沒多想,只覺這是一家講規(guī)矩的人家。
婚后不到一年,我生下兒子小哲,坐月子時婆婆照顧我。
可從那會兒起,麻煩就接踵而來。
她天天盯我吃什么:“這魚貴,吃多了傷身。”
孩子哭鬧,她就冷言冷語:“現(xiàn)在的媳婦連個孩子都不會哄。”
我忍著,想她是長輩,不計較。
可真正讓我寒心的,是那筆15萬裝修款。
那年我們想改造房子,原本說好我家出一半,婆婆那邊一口答應負責另一半。
結(jié)果施工第二周,公婆以“手頭緊”為由反悔了,讓我們自己“想辦法”。
我咬咬牙刷了信用卡,誰知隔了兩個月,鄰居大媽一語道破:“你婆家不是前陣子買了金項鏈和按摩椅么?可闊了呢!”
我當晚質(zhì)問丈夫,他支支吾吾:“爸媽也不容易,裝飾點他們自己家也正常。”
我望著他:“所以你就裝看不見我們貸款裝修的那部分?”
他不說話。
我開始懷疑他們的“雙面嘴臉”。
表面一副“心疼小兩口”的模樣,背地卻精打細算,只想著從我們這邊吸血。
我?guī)Ш⒆尤メt(yī)院開藥,婆婆在后頭跟人說:“現(xiàn)在女人嬌氣得很,感冒都要跑醫(yī)院,能不花錢嗎?”
可每月孩子的奶粉、衣服,都是我從工資里精細分賬的。
最讓我爆發(fā)的,是那次我出差回來,聽說婆婆趁我不在,把我給娘家爸媽準備的中秋禮盒拿去送了她外甥女,說:“反正是家里東西,她不懂我還懂。”
我當晚收拾東西準備搬走,丈夫終于慌了:“婧婧,你別這樣,我媽就是嘴碎。”
我冷笑:“不是她嘴碎,是你這當兒子的骨頭太軟。今天要么你和我一起分開過日子,要么你和你爸媽一起過,我不奉陪。”
三天后,丈夫搬出了樓上的小房,一張小床、一個冰箱,兩口子就這么過起了“小日子”。
公婆氣不過,三個月沒踏進門。
可也正是這三個月,丈夫第一次主動帶孩子、第一次洗衣做飯、第一次在年夜飯前跟我說:“婧,我們自己過,雖然清苦,但我第一次覺得,我們才算是個家。”
去年婆婆病了一場,要人照顧,丈夫帶著我和孩子回去住了幾天。
臨走她拉著我的手哽咽:“婧婧,媽年輕時確實不懂事,你能原諒我么?”
我點頭,笑著說:“不是原不原諒,是我們終于把‘家’擺對了順序。”
“婆媳和不和,關(guān)鍵看夾在中間的是塊啥心腸。”
這世上不是誰都能做到大度,也不是誰都配擁有你的原諒。
親情不是理所當然,婚姻不是軟弱妥協(xié)。
你嘴上認誰疼,心底就該護誰到底。
不然啊,坐上了兩條船,到頭來只會連岸也靠不上。
正所謂——不怕婆婆狠,就怕男人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