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7月需重點關注腸道傳染病、食源性疾病、自然疫源及蟲媒傳染病,暑假期間還應加強兒童安全監管,健康快樂過夏季。
01
手足口病防控
風險提示:我市已進入手足口病流行期,托幼機構、學校等集體單位易發聚集性疫情。
預防措施:
1.個人衛生:勤洗手(肥皂+流動水,搓洗至少20秒),避免與患病共用毛巾、餐具。
2.環境消毒:定期清潔玩具、門把手等高頻接觸物品,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3.飲食安全:不喝生水,避免生冷食物,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徹底清洗、消毒。
4.減少感染風險: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5.疫苗接種:建議6月齡-5歲兒童接種EV71疫苗,降低手足口病重癥風險。
6.學校防控:落實晨午檢、缺勤追蹤;發現病例及時隔離,規范開展清潔與消毒;加強衛生宣教。
02
布魯氏菌病防控
風險提示:我市已進入布魯氏菌病的高發期,接觸羊、牛等牲畜或食用未煮熟牛羊肉、生奶可能感染。
預防措施:
1.養殖戶:
(1)職業防護:接羔、清潔圈舍時戴手套、口罩。
(2)環境管理:飼養過牲畜的場所應進行消毒,特別是出現牲畜流產時,一定要避免直接接觸流產物和死胎,應立即對其進行徹底消毒處理。
(3)人畜分離:家畜要圈養,幼畜不得入室,不要用人用的盆或碗去喂養家畜,不與羊羔玩耍。
2. 普通居民:
(1)不喝生奶,現擠的新鮮牛奶、羊奶,要煮沸后飲用。
(2)生熟刀具分開使用。
(3)涮鍋、鐵板或燒烤時務必熟透。
就醫提示:如果經常接觸牛羊或吃了未煮熟的牛羊肉或喝未經消毒的生奶數天后出現發熱、關節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并主動告知暴露史,早診早治。
03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風險提示:我市已進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高發期,隨著戶外活動的增多,蜱蟲叮咬風險隨之升高,癥狀包括高熱、頭暈、頭痛、全身瘀點瘀斑、渾身無力、肌肉酸痛,有時出現厭食、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等癥狀。
預防措施:
1.防護:進入草地、樹林時,穿淺色長袖衣褲,扎緊褲腿塞入鞋襪;避免長時間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坐臥,盡量不穿涼鞋或拖鞋;可在裸露的皮膚及衣物上涂抹含有避蚊胺的驅避劑(2歲以下兒童不建議使用)。
2.檢查:回家后檢查衣物、皮膚和寵物是否有蜱蟲附著。
3.蜱蟲移除:勿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再用尖頭鑷子夾牢蜱頭慢慢施壓把蜱拉出。
就醫提示:被叮咬后1個月內出現發熱,立即就醫并主動告知暴露史。
04
毒蘑菇中毒
風險提示:6-9月為野生蘑菇生長旺季,據不完全統計,我市的野生蘑菇中約有50多種有毒,其中白毒傘、鱗柄白毒傘、天老星和鹿花菌等4種有劇毒。
預防措施:
1. “四不”原則:
不采、不買、不食、不信民間鑒別法。
2. 中毒處理:
- 立即催吐并攜帶剩余蘑菇樣本就醫。
- 警惕“假愈期”,即使癥狀緩解也需嚴密觀察,謹防發生因未及時就醫引發的悲劇。
05
溺水
風險提示:夏季是兒童青少年發生溺水的高發季節。海邊、泳池、水塘等均為溺水高風險場所。
預防措施:
1. 有效看護:家長需全程保持一臂距離內看護,避免分心。
2. 安全裝備:選擇合格且適合孩子體型大小的救生衣,扣好所有扣帶,兒童游泳玩具不能替代救生設備。
3. 水域選擇:僅在正規游泳場所或開放水域管理區活動,禁止在無人看管的水塘、水渠、江河等非游泳區游泳,下水前做好熱身運動。
4. 技能教育:教授孩子泳池游泳和在開放水域游泳的差異,如不均勻的海浪、暗流等。
關鍵原則: 有效看護是預防溺水的核心,家長務必時刻關注孩子動向,避免分心!
來源:大連疾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