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的“雅萬高鐵”全線通車,從技術到資金,背后少不了咱們中國的身影,可是給印尼全國上下長足了臉,也實打實地帶去了方便和發展機遇。
按理說,這叫雪中送炭,這叫真朋友,結果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爾朗加,就在6月底,對著美國人拋了個媚眼,說得那叫一個情真意切。
他說,哎呀,美國大哥,你看咱們的關稅問題是不是能再聊聊?要不這樣,我們印尼有稀土,你們美國有技術有市場,咱們干脆合伙開個礦,一起發財,順便幫你解決一下被中國“卡脖子”的煩惱,你看怎么樣?
我聽到這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生氣,是想笑,真的,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這叫什么?這叫一頓飯吃兩家茶禮,前腳剛收了咱們的“大紅包”,后腳就琢磨著怎么把自家后院那點土疙瘩賣個好價錢。
賣給誰呢?賣給正在想方設法圍堵咱們的美國,這波操作,說好聽點叫“務實”,說難聽點,就是典型的“墻頭草”心態,而且還是個喂不太熟的“墻頭草”,你以為印尼這是突然腦子一熱嗎?不是,這背后,全是赤裸裸的利益算計。
他們覺得,第一,中國現在是基建狂魔,能幫我修路架橋蓋大樓,這個好處我得要。
第二,美國是世界老大,掌握著金融霸權和話語權,我得罪不起,而且跟著他混,說不定還能撈到點政治和經濟上的“硬通貨”。
第三,我印尼地底下有寶貝啊!我有鎳礦,世界第一!我還有點稀土!這可是戰略資源,是能上牌桌的籌碼。
所以,印尼的策略很簡單:兩邊下注,左右逢源,一邊享受著中國“一帶一路”的紅利,另一邊又想搭上美國“印太戰略”的戰車,他覺得這樣最安全,也最劃算,他覺得,只要我姿態放得低,話說得漂亮,就能在中國和美國之間玩轉乾坤。
但是,印尼老哥,你是不是把事兒想得太簡單了?你以為稀土這玩意兒,是地里挖出來就能用的?你以為跟美國人合伙,就能繞開中國,自己單干一套產業鏈出來?這可不是過家家,這是工業和科技領域最頂級的較量。
稀土,被稱作“工業維生素”,重要性我就不廢話了,但稀土的牛逼之處,從來不在于“稀”,而在于“土”,這“土”里,混著十七種化學性質極其相似的元素,要把它們一個個分離開,提純到能用的程度,那個技術難度、那個工藝流程,復雜到你難以想象。
咱們中國為什么能在稀土領域一騎絕塵?靠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和鉆研,從開采、分離、提純,到冶煉、加工、應用,我們建立了一套全世界獨一無二、爐火純青的全產業鏈,這里面每一個環節,都是一道高高的技術壁壘。
更別提,這個過程還會產生巨大的環境污染,處理這些污染的成本和技術,又是另一個無底洞,現在,美國人急了,滿世界找能替代中國的稀土來源。
他找到了印尼,可能也找了越南,找了澳大利亞,他可以給你投錢,給你一些過時的技術,幫你建個礦場,但是,最核心的分離提純技術,他有嗎?他沒有。
他要是有,他早就自己干了,還用得著滿世界求爺爺告奶奶?美國本土的芒廷帕斯礦,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后來為什么關了?
就是因為玩不過咱們的成本和技術,也搞不定環保問題,現在重啟了,也只能把挖出來的稀土精礦,灰溜溜地運到中國來加工,你說搞不搞笑?
所以,印尼想跟美國人合伙搞稀土,最終大概率是個什么結局?就是印尼負責把自家風景優美的土地挖得千瘡百孔,環境弄得一塌糊涂,然后把混著一堆元素的“土疙瘩”初級礦產,以一個不算高的價格賣給美國。
然后呢?美國人拿著這些“土疙瘩”,發現自己還是玩不轉,最后還得拿到中國或者中國的關聯企業來進行深加工,繞了一大圈,印尼付出了環境代價,美國花了一筆冤枉錢,最后發現,這桌菜,還是得咱們中國廚子來掌勺。
印尼這波操作,看似精明,實則是在戰略上犯了糊涂,他以為自己手握王牌,可以待價而沽,卻沒看清這張牌到底該怎么打,也沒看清誰才是真正的“牌手”。
當然,有這種想法的,不止印尼一個,旁邊還有一個更“專業”的選手,日本對咱們的稀土,那真是饞了幾十年了。
從當年咱們限制稀土出口,日本企業高管急得滿頭大汗,到處找替代方案,到現在,他們一刻也沒閑著,什么去蒙古國搞合作,什么在自家附近的海底發現了“巨量”稀土泥,聽著都挺嚇人。
但結果呢?這么多年過去了,日本的稀土,百分之九十以上,不還是得從中國進口?他海底那點稀土泥,開采成本高到天上去了,技術也不成熟,基本上就是個“理論上的富礦”。
所以你看,無論是印尼這種“新興玩家”,還是日本這種“老油條”,他們都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把資源本身,等同于了實力,在21世紀的今天,真正的實力,不是你地底下埋著什么,而是你有沒有能力,把它變成別人離不開、造不出、買不到的核心產品。
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地位,不是靠資源壟斷,而是靠技術壟斷和產業鏈壟斷,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底氣,我們不怕你去找新的礦源,甚至我們還鼓勵你去開發,為什么?因為礦挖得越多,需要加工的就越多,我們的話語權就越強。
我們就像是全世界唯一的那個頂級米其林大廚,不管你從哪里搞來了頂級的和牛、松露,最后想做成一道佛跳墻,還得送到我這兒來,所以,對于印尼這種“小心思”,我們生氣嗎?犯不著,失望嗎?有一點,但更多的是覺得可笑。
這就像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就想去參加奧運會的百米賽跑,勇氣可嘉,但現實骨感,我們該做的,不是去罵他“白眼狼”,那是小孩子吵架的水平,我們要做的,是繼續把我們自己的“內功”練好。
把稀土分離提純的技術壁壘筑得更高,把下游的高精尖應用產業做得更強,把環保處理技術做得更完善,當有一天,我們不僅能把“土”變成“金”,還能用這些“金”,造出全世界最牛的芯片、最強的電機、最快的飛船時,那么誰想跟誰合作,誰又離不開誰,就不言而喻了。
到那個時候,印尼可能會發現,與其費盡心機地想把那點“土疙瘩”賣給一個遠在天邊的“大哥”,不如踏踏實實地,跟身邊這個能幫你把“土”變成“金”的真鄰居,好好聊聊未來的發展,國際政治,從來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這堂課,印尼和日本,早晚會懂,而我們,早已經畢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