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盛夏的橫州大地,綠意盎然,生機勃發。在百合鎮大爐村委石龍村的水稻種植基地,連片的早稻正值孕穗末期至大胎破口的關鍵生育期,綠油油的禾苗長勢喜人。然而,近期持續的高溫天氣與頻繁降雨,也為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二化螟等病蟲害的發生流行創造了條件。此刻,正是“蟲口奪糧”,保障豐收的緊要關頭。
植保無人機穿梭于稻田上空,精準地噴灑藥劑。黃桂蘭攝
田間地頭,橫州市植物保護站與百合鎮農業服務中心的技術人員正俯身細查,認真開展病蟲害普查。與此同時,天空中傳來旋翼的嗡鳴——專業的飛防人員正熟練地操縱著植保無人機,穿梭于稻田上空,精準地噴灑藥劑。
“今年我種了200多畝水稻。今天農業農村局不僅來指導我們防治病蟲,還帶來了飛防隊現場作業,為我們提高水稻質量和產量帶來非常及時、有效的幫助。”種植戶李獻灼表示,后期還將繼續加強病蟲害防治,確保顆粒歸倉。
作為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南寧市糧食產量大縣,橫州市切實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將保障“糧袋子”作為核心工作扎實推進。當前,全市早稻大部分處于病蟲害防治關鍵窗口期。為防止病蟲害蔓延擴散,橫州市植保站在橫州、校椅、陶圩、百合等7個鄉鎮啟動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此次防控面積約5萬畝次,為全年糧食穩產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技人員向農戶傳授實用技術。黃桂蘭攝
相較于傳統人工打藥,植保無人機展現出了顯著優勢。橫州市植物保護站站長陳秋暖介紹:“無人機飛防精準、高效、穿透力強。一臺植保無人機一天作業面積可達400畝,效率是人工的數十倍。”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衛星定位技術,農藥噴灑量和范圍能被精確控制到每一寸稻田,農藥利用率能提高30%-40%。這不僅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更顯著減少了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實現了綠色高效生產。
“我們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將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相結合,在提高病蟲防治效率的同時,也降低農藥使用量和防治成本,讓田間管理更綠色高效,助力增產增收。”陳秋暖說。
科技賦能之外,橫州市在病蟲害防治中始終堅持“統防統治、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機制,除了利用無人機飛防外,技術人員還深入田間調查蟲情,進行觀測,及時發布病蟲情報,指導農戶做好早稻中后期病蟲防控和田間管理,同時還通過“田間課堂”等形式向農戶傳授實用技術。
近年來,該市以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相結合的模式,默默守護著橫州大地的每一粒珍貴收成,為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貢獻著科技力量。(黃桂蘭 陳秋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