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07年秋,鉛山瓢泉的竹籬茅舍,一位白發老人臥于病榻,用盡最后氣力撐起身子,對著虛空怒喝:“殺賊!殺賊!”言罷氣絕。
他就是辛棄疾,號稱“詞中之龍”的南宋詞作大家辛棄疾,那個寫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辛棄疾。
實際上,辛棄疾的一生只想要成為一個“氣吞萬里如虎”、“沙場秋點兵”的武將。辛棄疾也有著這樣的能力,但他卻被現實生生消磨成一個以宋詞聞名的文學大家。
辛棄疾的一生是傳奇的,也是“不得志”的。
一、意氣風發的少年猛將
公元1140年5月28日,辛棄疾出生于濟南歷城。
在1140年之時,岳飛第四次北伐,在郾城、潁昌等地大敗金兀術,收復大片失地。岳飛大喜之下,對眾將說道“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不過,岳飛很快收到十二道金字牌的班師詔,無奈返回臨安,十年之功毀于一旦。
1141年,宋金和議,宋向金稱臣,每年納貢,雙方結束戰爭狀態,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1142年,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獄中,“天下冤之”。
辛棄疾就出生于這樣的時期,而且他出生時,濟南歷城已經淪陷于金人之手。
當初在靖康之亂時,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因為族人眾多,難以南下,只得出仕于金朝。不過,辛贊不忘故國,他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辛棄疾身上,經常帶他登高望遠,指畫山河。
在祖父的影響下,辛棄疾也是自幼立志收復河山,他習文練武,他借著去燕京趕考觀察地形,他前去燕山觀察形勢作圖......這一切,只為以后恢復河山!
到辛棄疾22歲時,金主完顏亮發大軍南征南宋。此時金國統治下的中原百姓因不堪繁重賦稅,紛紛起義,辛棄疾也是聚眾兩千人投奔了山東義軍領袖耿京,擔任掌管文書和帥印的掌書記。
當時與辛棄疾一同前來的還有個義軍首領和尚,名叫義端。義端是個墻頭草,因為受不了苦,竟然偷盜了起義軍的帥印去投金軍。辛棄疾大怒之下,策馬追趕,趕上義端掃落在地。
義端看到辛棄疾后大驚,求饒道“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辛棄疾只是鄙夷地看了義端一眼,手起刀落斬殺了他,攜帶帥印策馬而回。
辛棄疾從來不是個文弱書生,他是“膚碩體胖,目光有棱,紅頰青眼,壯健如虎”的青兕,是策馬奔騰的猛將。
這一次斬殺義端的勇猛,也讓耿京對辛棄疾刮目相看,大是稱贊。
在投入義軍的第二年,辛棄疾以長遠的目光勸說耿京奉表歸宋。耿京同意了,并派辛棄疾作為使者去與南宋朝廷聯絡。宋高宗見到辛棄疾后,任命他為授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并授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的任命書。
就在辛棄疾攜帶詔命書返回之時,起義軍中的叛將張安國竟然殺了耿京,投靠了金人。
辛棄疾得知消息后,義憤填膺,帶五十勇士夜闖5萬大軍的金營。彼時的張安國正在與金將酣飲,辛棄疾直入營中,捆縛張安國而去,并飛馬押解回臨安斬首。
這一年的辛棄疾23歲,卻是個有著萬軍辟易之勇的少年猛將。在辛棄疾押著叛徒穿過臨安城門時,滿城百姓爭睹風采,皇帝也是連連稱贊于這個少年英雄。南宋文學家洪邁對此曾贊為:
壯聲英慨,儒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
這是南宋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辛棄疾的抱負也是在沙場之上,想要收復河山。不過,辛棄疾來到的卻是偏安一隅的南宋。
二、欄桿拍遍的孤憤之臣
在辛棄疾歸南后,朝廷對這個少年英雄很是看重的,任命為江陰僉判。
到1162年之時,宋高宗趙構禪位給宋孝宗。宋孝宗即位之初,也是想要恢復河山,任用主戰派,發兵北伐。不過,隆興北伐卻是以南宋戰敗告終。
宋孝宗吃了敗仗后,也是失了銳氣。南宋再次簽訂和議,對金改稱叔、侄,進貢歲幣。
宋孝宗失去了雄心,但辛棄疾卻是有著滿腔熱血。他先向宋孝宗上書《美芹十論》,詳細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向丞相虞允文上《九議》,進一步闡發《美芹十論》的思想。
這些字里行間燃燒著辛棄疾滾燙的熱血,但他滿腔熱忱在逐漸偏安成風的環境下,如同石沉大海。
辛棄疾的北伐戰略雖沒有被重視,但朝廷對他這個人才還是很看重的。辛棄疾擔任過廣德軍通判、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刑使,尤其是在平賴文政的茶商軍起義后,更是成為一方封疆大吏的江陵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
辛棄疾也是有能力的,無論是整頓地方治安,還是剿匪,都是雷厲風行,辦事如神。
其實,相比于李白、杜甫等連官都難以當上的人,辛棄疾在官場上還是很得意的。只是辛棄疾是不得志的,因為他的理想不能實現,他真正想要做的是執長纓、跨戰馬的武將,他渴望的是馳騁沙場,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然而,朝廷對辛棄疾只是不斷的調任,他卻依然沒能實現馳騁沙場的愿望。可憐此時的辛棄疾白發已生,但卻只能“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在40歲時,辛棄疾又被任命為潭州府兼湖南安撫使,負責平盜。這期間,辛棄疾耗費心血建立了“江上諸軍之冠”的飛虎軍。不過,因為飛虎軍花費巨大,辛棄疾也遭到“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的彈劾。
最終,辛棄疾被罷官,回歸田野。
三、風流瀟灑的詞中之龍
辛棄疾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剛拙自信,不為眾人所容,早就做好了歸隱的打算。
在任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時,辛棄疾就在上饒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辟田”的帶湖莊園。
辛棄疾當官多年,又曾參與平叛,而且他并不是一個迂腐的人,聚斂的銀子還是很多的。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辛棄疾修建的莊園也是十分奢華的,坐落于山水之間,縱一千二百三十尺,橫八百三十尺,其中房間有著百座,亭臺樓閣、荷塘稻田、古木海棠等樣樣齊全。
在被罷官之際,辛棄疾的新居正好建成。就這樣,辛棄疾帶著家人回了上饒莊園,為莊園取名為“稼軒”,自稱“稼軒居士”。自此后的20年間,辛棄疾大部分時間都在莊園過上了半閑云野鶴的生活。
在此期間,辛棄疾將劍氣化作筆鋒,他成了詞中之龍。他游玩時寫下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他閑暇散步時寫下“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寫下“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寫下“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
這一時期的辛棄疾是風流瀟灑的,他不缺銀子,他身邊有著田田、錢錢、整整、香香、卿卿、飛卿、粉卿等能歌善舞、善解人意的姬妾,他有著九子兩女......
只是看似瀟灑的辛棄疾從來不曾忘卻國事,他內心的一腔愁緒仍是無法排遣,正如他所寫: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188年,辛棄疾已經49歲了。這一年,陳亮前來會見辛棄疾。兩人同游鵝湖,狂歌豪飲,共商恢復大計,賦詞見志,辛棄疾寫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無論現實如何,辛棄疾都是秉承: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四、英雄末路的不甘
在歸隱田園的二十年中,辛棄疾雖然也曾再度起用,但起起伏伏,卻終究沒能實現北伐的愿望。
1203年,辛棄疾已經64歲了。在這一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再次起用了辛棄疾。辛棄疾先被任命為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又被任命為鎮江知府,他登上北固亭時,望著滾滾長江,寫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然而,這一次辛棄疾依然壯志難酬,他提出的建議都被否決,又因被諫官的攻擊而被罷官。
到1207年秋,北伐失利后,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讓他到臨安府赴任。此時的辛棄疾已經因心力交瘁而病重臥床不起,不久去世,臨終仍大呼:殺賊!殺賊!
辛棄疾的一生,有著“把欄桿拍遍”的孤獨,有著“醉里挑燈看劍”的不甘,有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孤勇,想要的是“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仆姑。最終,辛棄疾卻只能無奈的“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南歸45年,終究還是壯志未酬。只是歷史終究會記住這個“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奇人,我們讀他的詞,能聽見八百年前的金戈鐵馬,能看見那個在落日樓頭拍遍欄桿的身影,也能觸摸到一個“男兒到死心如鐵”的英雄夢想。
這就是辛棄疾,是風流瀟灑的詞中之龍,也是力能殺人的青兕,卻終究是生不逢時,在一個茍安的朝廷中,他終究沒能像霍去病一樣封狼居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