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的SU7和YU7競爭目標直指特斯拉Model 3(參數丨圖片)和Model Y,小米SU7因為受制于產能月銷量始終沒能突破30000臺,但YU7卻創下3分鐘訂單破200000臺,1小時訂單超289000臺的汽車銷售紀錄。
盡管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在去年還是各自細分市場的銷量冠軍,但面對小米汽車的攻勢,可以說在產品和價格方面都已經不占優勢。
當大家都在期待特斯拉反擊的時候,特斯拉也的確做出了相應動作。7月1日,特斯拉官宣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和Model Y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分別迎來續航升級,Model 3 CLTC續航提升至753公里,Model Y CLTC續航也提升至750公里。
不過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的售價卻漲到了28.55萬元起,相比6月份漲了1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續航升級兩款車型并沒有提升電池容量,而是采用了新的化學配方,并通過整車的優化來提升的車輛續航。所以這次升級,車輛的成本并沒有明顯增幅。即便是7月份給出了相應的金融和保險政策, 但這種“加價少加量”的策略,在競爭對手全力沖刺的背景下,顯得格格不入。
2025年5月特斯拉Model Y+ Model 3的銷量為3.86萬輛,與曾經Model Y單車月銷就超過6萬輛的時代相差甚遠。而1-5月國內新能源車的累計銷量增幅已經達到37.1%,特斯拉正在面臨跑輸大盤的尷尬。
這次漲價或許會讓中國用戶對特斯拉的不滿集中爆發,首先是產品迭代速度慢,Model Y煥新版的迭代耗時16個月,而小米首款SUV從發布到量產僅用10個月。另外,特斯拉選裝價6.4萬元的“完全自動駕駛”至今未兌現承諾,而中國品牌城區NOA功能已大規模落地,在產品核心競爭力方面,特斯拉也在逐漸被追趕和超越。
紅點觀察
特斯拉的漲價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其在技術創新、市場策略與用戶關系三重維度上的矛盾。當小米用戶數著長達56周的交付周期仍不愿轉投他門,若特斯拉仍依賴“化學配方優化”式的微創新,而忽略中國用戶對智能體驗與價值比重的重新定義,今天的漲價或許正是下坡路的第一個彎道。畢竟在電動車淘汰賽中,沒有永遠的王者,只有永恒的進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