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晚,《古韻新聲?中國詩詞作品音樂會》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境山劇場啟幕。值“七一”建黨節來臨之際,這場音樂會以詩詞為脈絡、旋律為橋梁,串聯起從唐宋詩詞到現代文學的千年文脈,通過多元藝術表達形式,為鵬城觀眾獻上兼具歷史厚度與時代溫度的文化盛宴。
該活動由深圳市聲樂協會及深圳市公共文化促進會共同主辦。民盟深圳市委、光明區政協、招商局集團等單位領導與文化界人士蒞臨現場觀賞演出。
據導賞人崔宇介紹,《古韻新聲》系列音樂會自去年推出以來,已走進 10 余所高校與社區,此次劇場演出更以“詩樂互文”為核心,通過混聲合唱、獨唱、民樂重奏等多種形式激活經典文本。
本場演出精選了 16 首詩詞改編作品,以深圳本土合唱團“深中街十八號合唱團”演唱的《青玉案?元夕》開場,通過合唱聲部的和聲層疊與節奏變幻再現元宵夜的盛世圖景。隨后,青年女高音舒淞靖演繹《秋風詞》,將李白詩中的孤寂與相思演繹得凄美動人;男中音廖杰演唱《明月幾時有》,以蘇軾的哲思與豁達為基調,將個體情懷升華為天地共情,深邃悠遠,令人動容。同時,還有荷風箏樂團的古箏重奏《茉莉芬芳》,以及四象琵琶樂團的《龍船》與《夢入江南》。最后以毛澤東的兩首詩詞《憶秦娥?婁山關》及《沁園春?雪》結束。
返場曲目《我和我的祖國》由全體演職人員共同演唱,觀眾起立合唱,現場熱烈莊重,情感真摯動人,將整晚演出推向高潮,也為建黨節獻上最動人的頌歌。
據悉,《古韻新聲》系列音樂會將持續推動藝術惠民工程走深走實,通過進校園、入社區、上云端等多元形式,覆蓋更廣泛人群。借助浸潤式、互動化、年輕態的傳播方式,讓典籍里的文字以音樂為載體,走進更多市民的生活,使其在感受美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養,全力打造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深圳樣本。
(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李文芳│陳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