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趙生杰 通訊員 趙高敏)一通自稱“社保局”的恐嚇電話,讓年近七旬的老人方寸大亂,直奔銀行轉賬。關鍵時刻,銀行工作人員憑借敏銳的職業嗅覺,火速聯動西安市公安局鄠邑分局石井派出所民警,以雷霆之勢展開勸阻行動,爭分奪秒阻斷詐騙鏈條,最終為老人守住了16萬元養老錢。
2025年6月30日下午14時許,分局石井派出所接到轄區銀行緊急報警:一名老年客戶執意向陌生賬戶轉賬,面對工作人員多次詢問,老人始終言辭閃爍、神情焦慮,疑似遭遇電信詐騙。
警情就是命令!接到報警后,民警輔警迅速出警,第一時間趕到銀行。抵達銀行后,民警得知老人因轉賬受阻,已匆匆離開返家。來不及片刻停歇,民警立即聯合銀行工作人員,根據掌握的住址信息,馬不停蹄趕往老人家中。
“大娘,我們是鄠邑公安民警,想了解一下您轉賬的具體情況!”敲開老人家門,民警亮明身份,用溫和的語氣耐心詢問。然而,老人情緒異常激動,堅決聲稱是正常資金往來,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民警憑借豐富的反詐經驗,察覺其中必有蹊蹺,便蹲坐在老人身邊,放緩語速,以拉家常的方式安撫情緒。接著,民警從近期高發的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例切入,詳細剖析轉賬操作中的可疑之處,不斷提醒潛在風險。
經過近半個小時的溝通交流,老人終于放下防備,娓娓道出實情。原來,老人此前接到一通自稱 “社保局” 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語氣嚴厲,稱其涉嫌一起重大詐騙案件,要求立即將名下所有資金轉入指定 “安全賬戶” 配合核查,否則將面臨法律制裁。隨后,詐騙分子還通過微信發送偽造的法院文書,并持續以視頻通話方式施壓,在輪番恐嚇下,老人慌了神,匆忙前往銀行辦理轉賬業務。
“公檢法辦案絕不會通過電話要求轉賬,更沒有‘安全賬戶’一說!”民警用手機播放反詐警示視頻,結合真實案例,再次向老人揭露 “冒充公職人員” 類詐騙的慣用伎倆。
在深入淺出的講解下,老人恍然大悟,緊緊握住民警的手,聲音顫抖地說:“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及時阻止,我這16萬積蓄就全沒了!”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頻發,犯罪分子手段層出不窮。此次成功勸阻,是警銀協作反詐的生動體現。
鄠邑公安提醒廣大市民:要提高防范意識,不輕信陌生來電和網絡信息,不隨意透露個人信息,不向陌生賬戶轉賬匯款。如遇可疑情況,及時撥打110咨詢求助,避免財產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