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中東地區的緊張態勢尤為引人關注——伊朗作為地區大國,長期承受來自西方的經濟制裁和軍事壓力,其國內發展和對外戰略一直備受爭議。
不少人習慣性地認為伊朗“不行”,覺得它在面對美國等國的圍堵時顯得被動甚至無力,然而,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期的一番表態,卻讓外界重新審視伊朗的處境。
但其實,伊朗面臨的困境遠比表面看到的更為復雜,而它的韌性也遠超許多人的想象。
不只是經濟制裁那么簡單
許多人批評伊朗政府治理能力不足,認為其國內經濟低迷、通貨膨脹嚴重是自身政策失誤所致,然而,事實是,伊朗的經濟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外部封鎖的結果。
以石油產業為例,伊朗是全球第四大原油儲備國,石油出口本該是其經濟支柱,但在美國的制裁下,其石油出口量一度暴跌80%以上。
但即便如此,伊朗仍通過灰色市場、變相交易等方式維持了一定的石油收入,甚至發展出繞過美元結算的貿易體系,與部分國家進行石油換商品交易。
包括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美國對伊朗實施了多輪制裁,涉及能源、金融、貿易等多個關鍵領域,尤其是2018年特朗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后,美國重啟了更為嚴厲的制裁措施,導致伊朗石油出口大幅下降,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高企。
從這些種種來看,伊朗的經濟本質是受到了其他國家對其長期制裁的影響,所以僅僅把伊朗的問題歸咎于“經濟不行”,那就過于簡單化了。
包括而現如今,中東局勢錯綜復雜,伊朗與沙特、以色列等國的矛盾長期存在,而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更是讓伊朗的安全環境雪上加霜。
軍事上,伊朗面對的是全球最強大的軍事聯盟——美國及其盟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直接對抗無異于以卵擊石,因此伊朗選擇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
所以現如今伊朗的導彈技術、無人機作戰體系,以及支持地區盟友(如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的策略,也都是在這種背景下形成的。
包括俄烏沖突期間,伊朗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的舉動引發西方強烈反應,但也從側面證明,伊朗的軍工能力已經達到能讓大國愿意采購的水平。
而在這種情況下,伊朗還一邊要確保國內穩定,又要在敘利亞、伊拉克、也門等地維持影響力,難度可想而知。
普京的發言
然而就在最近,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一次公開講話中提到,某些國家在極端壓力下仍能保持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并成功抵御外部干涉,這個某些國家的指向雖然并未直說,但想必大家心中很清楚。
普京的這番表態并非客套話,而是基于現實情況的客觀評價,就比如前文提到的伊朗的軍工體系,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盡管受到技術封鎖,伊朗仍能自主研發無人機、彈道導彈等關鍵裝備,并在俄烏沖突中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這充分說明其軍工能力不容小覷。
此外,伊朗在核技術領域的進展也顯示,它并非完全依賴外部援助,而是具備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
更關鍵的是,伊朗在外交上并非孤立無援,過去幾年,伊朗的外交處境有所改善,它與俄羅斯、中國等國的合作日益緊密,特別是在能源、軍事技術等領域。
2023年,在中國斡旋下,伊朗與沙特達成和解,結束了長達七年的斷交狀態,這一突破不僅緩解了地區緊張局勢,也為伊朗打開了與阿拉伯世界重新接觸的大門
中國與伊朗簽署的25年全面合作計劃,為伊朗提供了穩定的經濟支持;而俄羅斯與伊朗在軍事、能源等方面的協作,也讓伊朗在對抗西方壓力時多了幾分底氣。
此外,伊朗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也更加進一步擴大了其國際交往空間。
而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期的表態,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肯定伊朗的這種外交韌性,在西方全面圍堵下,伊朗沒有像某些國家那樣徹底倒向某一方,而是靈活運用與中、俄等國的關系,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戰略回旋余地。
當然,伊朗的模式并非完美,其國內政治、社會問題仍然存在,但它的生存策略確實值得研究。
在當前的國際格局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面臨選邊站隊的壓力,伊朗的經驗或許能提供某種參考。
大國博弈下的夾縫生存
伊朗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它身處大國博弈的漩渦之中,美國一直試圖通過制裁和軍事威懾迫使伊朗屈服,而伊朗則通過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來反制。
這種對抗模式讓伊朗承受了巨大壓力,但也讓它學會了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對比一下其他國家的遭遇,就能更清楚地看到伊朗的處境有多難。
比如,伊拉克曾經是中東強國,但在美國的軍事打擊下迅速崩潰;利比亞的卡扎菲政權放棄核計劃后,最終仍難逃覆滅命運。
伊朗的困境,絕不僅僅是“經濟不行”或“政府無能”所能概括的,它是在極端不利的國際環境下,仍然能夠維持國家運轉、保障基本主權、甚至在某些領域實現突破的典型案例。
普京的發言之所以引人深思,正是因為它點出了一個常被忽略的事實:在國際政治中,評判一個國家的韌性,不能只看它順境時的表現,更要看它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
伊朗之所以能堅持至今,恰恰是因為它吸取了這些教訓,始終沒有在核心利益上讓步。
盡管伊朗面臨諸多困難,但它的戰略地位決定了它不會輕易被擊垮,作為中東地區的重要國家,伊朗在能源、地緣政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全球格局的變化,特別是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相對下降,伊朗或許能迎來新的轉機。
目前,伊朗與沙特在中國的斡旋下實現了和解,地區緊張局勢有所緩和,如果伊朗能繼續拓展與中俄等國的合作,同時謹慎處理與西方的關系,未來仍有可能在制裁的陰影下找到新的發展空間。
同時普京的發言也在提醒我們,伊朗的韌性遠比許多人想象的要強,在未來的國際格局變動中,伊朗仍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而它的命運也將繼續牽動整個中東乃至世界的神經。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