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6 月 26 日,小米首款 SUV 車型 YU7 于萬眾矚目中正式上市。自發布以來,這款車熱度便持續攀升。憑借小米品牌的強大號召力、雷軍的個人影響力、出眾的外觀設計以及宣傳中豐富的配置亮點,YU7 上市后迅速引發了消費者的搶訂熱潮。僅用時 18 小時,鎖單量就突破了 24 萬臺,這一成績在汽車市場上無疑是一道耀眼的光芒。
然而,就在這一片繁榮景象的背后,一場退定潮卻悄然涌動。據汽車投訴網公布的信息顯示,在短短兩天內,就有超過 20 位車主申請退款,且這些車主給出的理由驚人地一致:官方疑似隱瞞了交付時間,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最快提車時間竟也長達 8 個月之久。如此漫長的交付周期,令眾多消費者望而卻步,無奈之下選擇退定。
從品牌角度來看,小米在科技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極具吸引力的品牌影響力,其推出新車自然能吸引大量目光。小米 YU7 在短時間內積累了極高的人氣,使得部分消費者在沖動之下便選擇下單。畢竟,小米品牌以往的產品在性價比和創新方面都有著出色的表現,消費者對小米汽車產品也寄予了厚望。然而,當消費者的激情逐漸消退,冷靜下來后面對長達 8 個月的交付等待時間,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購車決定。
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購買汽車是一項重大且嚴肅的消費決策,他們往往期望能夠盡快提車,以便早日享受新車帶來的便利與樂趣。長達 8 個月的交付周期,期間可能會出現各種不可預見的變化,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也可能隨之發生轉變。而且,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消費者還需要承受由不確定性帶來的心理壓力和焦慮。因此,當交付時間的真相浮出水面,眾多消費者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退定,這也反映出交付周期對于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重要影響。
除了交付時間的問題,小米 YU7 在產品力方面也遭受了消費者的質疑。不可否認,小米 YU7 在外觀設計上確實費盡心思。其采用轎跑式造型風格,沿用長車頭短車尾的設計,風阻系數低至 0.245Cd。前臉封閉式造型搭配機艙蓋前端的銀色車標,極具辨識度。前包圍兩側類似三角形的通風孔以及中間與車身同色的裝飾件,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運動感。大燈輪廓獨特,燈組上部分鏤空設計,可引導氣流,實用又美觀。車身側面溜背式造型搭配電動內翻門把手,車尾貫穿式對稱 C 字形尾燈組和鏤空式擾流板、“小鴨尾” 造型后擾流板,讓整車看起來動感十足,尤其是其神似 “法拉利” 的外觀,確實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此外,小米 YU7 還配備了行業量產首發的小米天際屏全景顯示,創新性的交互方式,為用戶帶來了強烈的科技豪華感。
然而,深入探究車輛的配置,問題便逐漸顯現。當前的汽車市場中,城市和高速領航功能已經成為許多高端車型的標配,或者在部分車型中作為較為常見的選裝配置出現。但小米 YU7 的城市和高速領航功能卻仍被列為選裝項。不僅如此,像信號燈識別、記憶泊車、手勢控制等實用功能,同樣需要消費者額外付費選裝。對于一款定位為 “豪華高性能 SUV” 的車型來說,這些功能的缺失或選裝設置,無疑讓消費者感到失望,也削弱了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再看內飾配置,小米 YU7 在座椅材質方面的表現也引發了爭議。其真皮座椅的選裝費用高達 8000 元,即便是售價 32.99 萬的頂配 Max 版,車內座椅也僅采用仿皮材料。在同價位區間,國內眾多友商的車型早已將真皮座椅列為標配。相比之下,小米 YU7 的這一配置顯然缺乏競爭力。盡管宣傳中提到其高頻接觸內飾面采用 100% 軟包覆蓋并獲得 OEKO - TEX 一級國際認證,座椅應用 Nappa 牛皮包覆等亮點,但當消費者發現頂配車型都沒有標配真皮座椅時,這些宣傳亮點便顯得有些蒼白無力,難以彌補配置上的不足。
一直以來,雷軍帶領的小米以其獨特的 “雷式” 營銷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雷式” 營銷以善于制造話題、吸引眼球為特點,通過高熱度的發布會、社交媒體的廣泛傳播以及龐大粉絲群體的強大影響力,使得產品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極高的關注度。在小米手機的發展歷程中,這種營銷方式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小米積累了大量忠實的用戶群體。
然而,在汽車市場, “雷式” 營銷似乎遭遇了挑戰。汽車作為一種高價值、長使用周期的商品,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往往更加謹慎。他們不僅關注產品的宣傳和品牌影響力,更注重產品的實際性能、配置細節以及交付服務等多方面因素。小米 YU7 此次出現的退定潮,正是消費者對產品實際表現與營銷宣傳之間差距的一種直接反饋。這表明在汽車領域,僅靠營銷手段制造熱度已難以滿足消費者的期望。
如果小米不能妥善解決交付時間過長的問題,提升產品的實際配置表現,滿足消費者對汽車品質和功能的期待,那么即便擁有強大的營銷能力,也難以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穩固立足。對于小米而言,如何平衡營銷與產品力之間的關系,將短期的熱度轉化為消費者真正的認可和長期的市場競爭力,成為了當下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小米 YU7 的退定潮為其敲響了警鐘。對于小米汽車的發展而言,后續需要在優化交付流程、提升產能,以及進一步優化產品配置、提高產品力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索和改進。只有這樣,小米汽車才能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在汽車市場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實現從小米手機領域的成功向汽車行業的穩健跨越,避免讓 “雷式” 營銷帶來的熱度如曇花一現,從而支撐小米汽車的長遠發展,在汽車市場中書寫屬于小米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