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消費國、出口國,誕生出比亞迪、吉利、長城、蔚來、小鵬、理想等眾多整車品牌。供應鏈方面,在“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浪潮下,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實現了“彎道超車”。
根據《中國汽車報》社和羅蘭貝格聯合發布的“2025中國汽車供應鏈百強”顯示,從省份/地區分布來看,浙江共有18家企業上榜,高居第一,較去年增加1家;緊隨其后的是廣東12家,江蘇11家,山東10家,河北8家,湖北5家,河南、吉林各有4家,安徽、北京、黑龍江各有3家,福建、廣西、遼寧、陜西、香港各有2家,貴州、云南、重慶各有1家。
今年榜單入圍門檻為供應鏈營收43.14億元,較上一年的40.06億元提升了7.7%。有10張“新面孔”出現,包括長城汽車旗下的精工汽車(23)、曼德電子(38)以及瑞浦蘭鈞(63)、億咖通(79)、航盛電子(100)等
成立于2017年的瑞浦蘭鈞,是中國增長最快的鋰離子電池制造商之一,依托全球最大不銹鋼制造商和金屬鎳生產商青山控股的產業鏈整合優勢,構建了穩定且低成本的上游供應鏈,涵蓋正極前驅體、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鎳、鋰及鈷等上游資源。
瑞浦蘭鈞的主要客戶是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去年其動力電池裝車量達到12.14GWh(吉瓦時),躋身全國前十,從第十一升至第八;市占率為2.22%,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
前十名合計實現營收9808.44億元,進入門檻為374.33億元。排名4-10位的依次是海納川(742.60億元)、均勝電子(554.24億元)、中信戴卡(427.59億元)、中航汽車(419.69億元)、中策橡膠(392.50億元)、福耀玻璃(375.07億元)、玉柴(374.33億元)。
福耀玻璃上升2位,排名第九,取代廣汽零部件躋身前十。財報顯示,去年其汽車玻璃業務收入達到357.12億元,同比增長19.49%,占總營收超九成,毛利率為30.15%;在全球汽車玻璃市場占有率約為34%,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70%,穩居第一。
截至2024年末,已在全球12個國家/地區,中國18個省建立產銷基地。3 月19日,公司宣布擬對福耀美國增資4億美元,用于后者對其全資子公司福耀伊利諾伊追加投資,投資建設一條汽車級浮法玻璃生產線項目。
有3家企業供應鏈營收超過千億。排名第三的華域汽車,隸屬于上汽集團,聚焦“智能行駛”“智能座艙與車身”“智能動力”三大平臺的新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產品覆蓋攝像頭、激光雷達、智能照明系統、轉向系統、內飾系統、座艙電子、外飾、電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電壓縮機等等。目前,已在國內22個省(區、市)設立353個研發、制造和服務基地,在海外設立103個生產制造(含研發)基地,員工超過8萬名。
位居次席的濰柴集團,2024年供應鏈營收達到2406.42億元。旗下重型發動機穩居行業第一,去年6月12日,濰柴智能數字化工廠第1.5萬臺發動機下線,標志著全球行業第一個發動機數字化無人工廠實現全線達產。在距離濰坊250公里外的煙臺市福山區,濰柴弗迪(煙臺)新能源動力產業園一期于今年5月正式投產。
寧德時代蟬聯榜首,去年供應鏈營收2530億元(對應財報動力電池系統收入),同比下降11.3%;但毛利率達到23.9%,同比上升5.8個百分點。連續八年(2017至2024年)動力電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為37.9%,較第二名高出20.7個百分點。
截至去年底,寧德時代擁有13個電池生產基地,其中國內11個(寧德、西寧、溧陽、宜賓、肇慶、上海、廈門、宜春、貴陽、濟寧、洛陽),海外2個(德國圖林根、匈牙利德布勒森),產能達到676GWh,在建產能219GWh。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