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萬物復蘇。在中醫眼中,春季不僅是養生的黃金期,更是調理慢性疾病的關鍵時節。
對于硬皮病患者而言,此時若能順應天時,巧用中醫智慧,便能事半功倍,助力皮膚軟化、氣血通暢!
《黃帝內經》有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陽氣升發,人體氣血隨自然之氣由內向外舒展,此時正是疏通經絡、驅散寒濕的絕佳時機。
誘因一:外感風寒濕邪,痹阻經絡
長期受寒、居處潮濕,導致風寒濕邪侵入肌膚,氣血運行受阻,皮膚逐漸硬化。
誘因二:情志不舒,氣滯血瘀
憂思郁怒傷肝,肝氣郁結則血行不暢,形成瘀血,肌膚失養而變硬。
誘因三:脾腎陽虛,痰瘀互結
脾虛生濕,腎陽不足,寒濕凝聚成痰,痰瘀膠結于肌膚,加重硬化癥狀。
三寶:雞血藤——活血通絡,化瘀生新
- 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肝、腎經。
- 功效:被譽為“活血圣藥”,能疏通經絡、化瘀生新,改善皮膚氣血供應。
- 經典應用:《本草綱目拾遺》載其“活血舒筋,治手足麻木、癱瘓”。
三寶:桂枝——溫陽散寒,通達肌膚
-性味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功效:溫通經脈,驅散寒邪,尤擅改善因寒凝導致的皮膚僵硬。
-經典應用:《傷寒論》中桂枝湯為調和營衛第一方,可化裁用于硬皮病調理。
三寶:茯苓——健脾祛濕,化痰軟堅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
-功效:健脾利濕,杜絕痰濕生成,化解肌膚痰瘀膠結。
-經典應用:《神農本草經》稱其“主胸脅逆氣,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
除用藥外,牢記兩大生活調護
1. 情志調暢,疏肝解郁
春季肝氣旺盛,情緒波動易加重氣血瘀滯。建議多踏青賞花、練習八段錦,或按壓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間凹陷處),疏解肝郁。
2. 規律作息,夜臥早起
《黃帝內經》提倡春季“夜臥早起,廣步于庭”。建議晚上11點前入睡,早晨順應陽氣升發適當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以助氣血流通。
硬皮病雖頑固,但春季天時、藥膳調理與生活養護三者結合,定能撥云見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