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山海經》里的千年神獸“燭龍”睜開金色瞳孔,用裸眼3D技術在你面前騰云駕霧;當星際旅人的劇情線帶你穿越光雕桃林、觸摸呼吸的龍鱗——這個夏天,上海中華藝術宮即將變身“神話元宇宙”。7月15日起,《山海經之燭龍秘境》沉浸式數字藝術展將以硬核科技為基底,讓上古神話從典籍里“破壁而出”,帶領市民游客開啟一場可觸摸的東方奇幻冒險。
“身長千里,睜眼為晝,閉眼為夜”,上古神話《山海經》如此描述掌控自然的創世神獸“燭龍”。《山海經之燭龍秘境》展覽用兩千平方米的超大空間,集結裸眼3D、全息激光、粒子動態模擬等黑科技,將古籍里關于“燭龍”的磅礴想象變成可交互的震撼現場。
走進展廳,觀眾首先會被10塊LED巨屏組成的“星際隧道”撞個滿懷:碎片與星體穿透空間呼嘯而過,仿佛下一秒就要墜入神話宇宙;360°光雕打造的“流界”空間里,水霧與氣流在周身流動,讓人恍惚置身混沌初開的創世瞬間。
更值得體驗的將是“龍息”區——用ETFE材料模擬的巨龍呼吸,會帶著觀眾不自覺地同步深呼吸;直徑8米的“龍眼”穹頂則運用“上百萬粒子的動態模擬系統”創作,躺下看時,既像太陽,也像深海生物的瞳孔。
“人類很渺小,空間很偉大。這種體驗無法言傳,只能親歷。”創意總監Zemo介紹說,展覽還埋了一條隱藏劇情線:觀眾化身“宇宙旅人”,通過解謎互動解鎖燭龍秘境,隨手一拍就是與神獸同框的大片。
“龍眼”。 受訪者供圖
本次大展以數字藝術為引擎,深度探索科技賦能美術館空間的轉型路徑,是上海數字文創產業發展的新里程碑,開創了美術館數字化展覽的創新范式。
作為上海旅游節重磅活動,在中華藝術宮這一上海文化地標舉辦《山海經之燭龍秘境》首展,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崇高致敬,也是對美術館未來形態的先鋒探索。在這里,科技成為重構文化體驗的核心引擎——從交互探險劇情線到多感官沉浸空間,展覽讓沉睡的歷史在美術館空間“活”起來,為美術館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上海樣本”。
中華藝術宮黨委書記、執行館長王一川表示:“數字交互技術不僅是視覺奇觀的載體,更是傳統文化的轉譯器。基于這些融匯當代美學與科技呈現出的獨特內容與形式,觀眾也將成為展覽的參與者,獲取在傳統美術館觀展過程中無法得到的全新多元化體驗。”
上海首展之后,《山海經之燭龍秘境》還將前往新加坡、迪拜等城市進行全球巡展,中國神話IP將依托美術館平臺揚帆出海。未來,更多歷史瑰寶與文化IP有望通過數字化技術在美術館場景中“活化”,讓全球觀眾觸摸可交互的中國文化記憶。
原標題:《《山海經》“燭龍”將亮相上海,和上古神獸來一場“破次元”約會》
題圖來源:秘境圖“穿越” 。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寶花 李君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