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的應阿姨向“新民幫儂忙”求助,她和老伴委托房產中介將自己所住房屋出售,并置換一套小戶型房屋。沒想到,在房屋尚未售出的情況下,中介竟“推薦”老人購入一處新的房產,不僅要求迅速支付10萬元定金,還在2小時內簽訂了多份協議。現如今,“無力買下新房”的老兩口不得不面臨“百萬違約金”的賠付。心急火燎之下,應阿姨心梗發作送醫救治。事情的來龍去脈究竟是怎樣的?新民晚報記者展開調查。
舊房未賣
先推新房
應阿姨告訴新民晚報記者,她今年78歲,老伴方先生79歲。7年前,他們購入一套位于長壽路998弄陽光新苑小區的房產,房型為四房兩廳兩衛,總面積141.01平方米。
“阿拉年紀大了,想把現在住的大房子賣掉,置換一套小房子。這樣一來,手上還可以多一點養老的錢。”
去年11月29日,兩位老人來到位于東新路的知名房產中介機構門店(現搬遷至寧夏路),委托中介幫他們售賣房屋,并爽快地簽訂了《房屋獨家委托協議》。這份協議里提及,中介承諾于2025年3月31日前將房屋售出。不過,協議中并沒有涉及任何“制約條款”和“違約條款”。
當時,店長拍著胸脯對阿拉講,保證會在約定的日期前把房子賣掉。阿拉出于信任,甚至沒有問他們收取任何押金或保證金。
簽訂的獨家銷售合同
過了兩天,門店楊店長告知應阿姨:有一套房子很不錯的,建議你們先去看看,也可以順便了解一下市場行情。
應阿姨提出,老房子還沒賣掉,怎么就看新房了?中介“花好稻好”地解釋道:賣掉房子以后,肯定還要買一套小房子,不然戶口沒地方落。何況,還能把一些雜物提前搬進去。
在對方的這番說辭下,應阿姨也就不疑有他。于是,中介方面派出多位工作人員,接上老夫妻倆前往光新路上的陽光大廈看房。
借錢付定
簽下合同
據應阿姨講述,這是一套約116平方米的兩房一廳電梯房,中介號稱“打包價(含所有稅費)590萬元到手”。兩位老人剛走出電梯,多名“中介小哥”將他們“團團圍住”。
“這套房子很好的,今朝就要定下來,否則會錯過機會的?!薄斑@樣的價格很難得的,馬上付定金吧。”
應阿姨講,當時,至少有5名中介圍著他們,等到11時左右,其中一位曾姓總監突然發話:搶這套房子的人很多。定金一共10萬元,阿姨儂快點付5萬元,先鎖定下來。
面對中介的“輪番說服”,應阿姨的老伴方老伯表示,手頭沒有那么多現金。但對方仍然“緊盯不放”。
“沒錢的話,我先借給您1萬元,其他的看看能不能找朋友幫幫忙。”方老伯實在架不住中介們的“一腔熱情”,輾轉找到一位朋友,由一名中介騎著電動自行車,前往朋友處借出5萬元現金。
付了定金后,老人還簽了合同。短短2個小時就簽了3份合同,阿拉根本沒有時間去仔細考慮……
最終,老兩口在門店先后簽訂了《房地產買賣(含居間)合同》《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和《補償協議》,并拿到一張收據。之后,在去年的12月7日,兩位老人又支付了剩余的5萬元定金。
老人支付的5萬元定金收據
當場暈倒
送醫救治
一直等到今年3月31日都過去了,中介依舊無法將應阿姨和方老伯的房屋賣出。這時,應阿姨開始著急了:老房子沒賣掉,阿拉根本沒有能力買后面的新房子?
于是,從4月開始,老夫妻倆準備另尋他路,找其他中介賣房。然而,他們卻被告知已“網簽”過,也就是說,房子已經屬于“二套房”,這一消息對兩位老人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
應阿姨和方老伯連忙找到門店討要說法。此時,上家回稱:要么繼續履約,要么賠付總房價的20%,也就是100萬元左右。而楊店長也給出了同樣的說辭:既然簽訂合同了,就只能按照合同規定的來辦事。總房款約560萬元,要在今年10月份之前付清。
面對“百萬違約金”,應阿姨是急火攻心,當場暈倒在地,隨即被救護車送往醫院搶救。經檢查顯示,應阿姨“心梗三項,需留院觀察”。出院后,應阿姨是茶飯不思、夜不能寐,身體狀態是每況愈下,在家人陪伴下又多次前往醫院治療。
老人被送就醫
之后,應阿姨的兒子方先生出面聯系上家和門店協商,但所提出的各項要求都被拒絕。6月13日,房產中介機構客服致電方先生,詢問如何解決。方先生坦言,愿意承擔20萬元的“定金損失”,客服承諾在6月16日反饋,結果仍杳無音訊。6月15日,方先生給上家發了一份解約函,對方也沒有同意。
中介操作
遭受質疑
方先生向記者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他認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房產中介存在幾方面問題:
首先,中介在居間合同里面寫明“房屋未有抵押”,而據上家所言,房屋被用作抵押物。這中間有“隱瞞實情”之嫌。
其次,中介沒有向老人說明“該房屋的產權為50年”。
再次,中介在簽訂合同時,沒有明確告知老人,所簽的是《網簽合同》。
另外,方先生還提到,起初,對于房屋采取“先買再賣”的策略,本身就不符合邏輯。這樣操作,不僅享受不了首套房的優惠,將現有房屋賣掉時,還會增加個人所得稅。
幫忙君與涉事門店取得聯系,相關負責人僅回復,此事正在協調中,截至目前仍未就解決方案達成一致。
采訪中,有法律界專業人士指出,在這起案例中,房產中介人員涉嫌利用信息不對稱、認知弱勢,甚至“高壓銷售手段”侵害老年消費者權益。一方面,建議老人及家屬應?立即通過法律途徑爭取撤銷顯失公平的合同或大幅降低不合理的違約金,同時也可向監管部門投訴。另一方面,房產中介結構應正視問題,承擔起企業責任,主動協商尋求合理解決方案,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對此,新民晚報記者將繼續關注。
原標題:《作孽!上海老夫妻換房遭“先買后賣”竟要賠付100萬元!78歲阿姨心梗昏倒》
欄目編輯:陳浩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徐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