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多地震國家,抗震與隔震減振技術是保障建筑與基礎設施安全的關鍵技術。北京青年報記者7月1日從北京建筑大學了解到,第三屆全國工程抗震與隔震減振技術論壇近日在該校召開,圍繞工程抗震與隔震減振技術領域的創新與應用開展學術交流。
本屆論壇旨在推動相關理論、技術和實踐的進步與發展,促進工程抗震學科與力學、AI等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協同提升,助力解決我國工程抗震與隔震減振領域的重大技術難題,為建設韌性城市、推動城市更新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代表約400人出席。
開幕式上,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岳清瑞、同濟大學教授呂西林、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杜修力、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惠、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員王亞勇、北京建筑大學教授李愛群、清華大學教授韓林海,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教授馮德民等多位專家學者受邀,分別就“城市安全的挑戰與應對”“基于工程需求驅動的結構抗震研究與應用”“自復位耗能減隔震裝置及應用研究”“橋梁振動智能計算”“城市更新-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及典型工程案例”“新時代高品質醫院建設新要求與關鍵支撐技術”“鋼管混凝土基礎理論方法與標準及重大工程應用”“世界隔震技術應用發展展望”等主題作大會報告。
為便于專家學者及相關研究人員深度交流,本次論壇還分別圍繞減震技術新進展、隔震技術新進展、地下結構減隔震技術、地鐵振動控制技術、風致和人行振動控制技術、AI和抗震韌性等主題舉辦了六場平行論壇,匯聚來自國內頂尖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的精英代表,通過主題報告、案例分享、提問交流等多元形式,深度剖析各領域技術的最新成果與發展趨勢。
論壇期間專家學者們還參觀了北京建筑大學的大型多功能振動四臺陣實驗室。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雷嘉
編輯/劉忠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