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30日,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再次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文,批評美國共和黨推出的“大而美”法案。
馬斯克表示,“大而美”法案的“瘋狂支出”將使債務上限增加創紀錄的五萬億美元,他還批評共和黨,暗指共和黨為“豬黨”。
現在馬斯克是真急眼了,要知道馬斯克平時雖然愛發推,但這么火力全開直接懟執政黨還是頭一回,連"豬黨"這種詞都用上,完全不顧及情面,這架勢是要跟共和黨徹底撕破臉。
其實簡單了解新法案后,就很容易理解馬斯克為何對新法案抱有如此大的敵意,法案直接拿特斯拉這類電動車的稅收優惠開刀,這一刀砍下去,特斯拉在美國的銷量應聲下滑。
在馬斯克發表批評性言論后,特朗普立即通過社交媒體回懟,指出馬斯克事先已充分了解電動汽車政策,強調馬斯克獲得的補貼高于美國任何人,并說如果沒有他美國將省下一大筆錢。
特朗普還輕描淡寫:“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一輛電動汽車。”
馬斯克能不跳腳?
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他之前已經在關稅問題上損失了300億美元,如今政府補貼又被砍,這簡直是往他心窩子上捅刀子,保護自己的商業帝國,是他反擊的首要驅動力。
不過這一次馬斯克學聰明了。矛頭不再直接指向特朗普個人,轉而指向共和黨整體。
這樣就避免陷入個人恩怨敘事,也避免了特朗普的強烈反彈。
但這真的能阻止特朗普嗎?很顯然馬斯克還是太年輕。
馬斯克缺少政客的陰險,性格太過直率,適合搞科技,未必適合搞政治,與特朗普的關系度過了蜜月期以后就是不間斷的反目。
特朗普是一個睚眥必報的總統,有很大概率會報復馬斯克,但基于美國的政治體制,特朗普即使想報復馬斯克,也是頗為不易的,畢竟不能直接指鹿為馬,把馬斯克送進監獄,頂多也就是取消某些政府合同或者補貼。
事實上,馬斯克與特朗普的沖突不僅是個人恩怨,更折射出兩人在治國理念上的根本差異。
馬斯克主張通過培育新興產業實現美國再工業化,而非依賴傳統制造業回流。這與特朗普的藍領經濟政策存在本質沖突。
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馬斯克強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曾批評關稅戰“愚蠢至極”。而特朗普推行的孤立主義政策顯然與馬斯克的全球商業版圖背道而馳。
在財政理念上,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致力于削減政府開支,而 “大而美”法案帶來的債務膨脹將抵消其團隊削減1.6萬億政府開支的努力。這種政策方向上的背道而馳成為兩人決裂的催化劑。
馬斯克的政治行動還面臨個人限制。因出生于南非,他無法依據美國憲法參選總統。這意味著他只能通過黨魁或幕后操盤手的角色來影響政治,可能限制其個人影響力。
無論法案最終是否通過,馬斯克與特朗普的聯盟已經破裂。
曾經象征著兩人友誼的白宮金鑰匙,如今已成為一個商業帝國與國家權力從親密到決裂的沉默見證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