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有個家長求助,說已經到了日常該睡覺的時間,寶寶在床上滾來滾去,嗨皮得不得了,嘎嘎嘎地笑,特別興奮,完全不像是困了的樣子。
那就再等等,讓他玩,把電耗完。
一個小時過去了,寶寶突然開始崩潰大哭,哭了四十多分鐘終于睡著了。
家長很困惑,到底是什么時候錯過寶寶的哄睡時機的,哪個環節出了差錯?
這個案例其實很有代表性,它反映出了一個普遍的嬰幼兒睡眠誤區:
孩子睡前那么興奮,肯定是不困啊,不如讓他充分放電,電放完了自然就睡了。
如果孩子在睡前1個小時出現以下狀態,十有八九是過困了:
◆情緒高漲、特別興奮
◆滿屋子像風一樣跑來跑去
◆一逗他就笑得哈哈哈的
◆在床上開啟蹦來蹦去的蹦迪模式
放電沒有錯,但是選錯了放電時間,在睡前放電那就是大錯特錯了,這個操作說白了就是火上澆油哦。
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為什么睡前不能興奮,放電行為更是不可取。
01
孩子入睡前的興奮是不困的假象
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入睡都需要一個條件,那就是放松的情緒和身體,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剛和老公大吵一架,能立刻就睡著么?肯定不行對不對。
孩子也是一樣,并且比我們還不擅長控制大腦,如果睡前情緒太過激動、興奮、傷心、生氣,就無法安靜的開啟睡眠程序。
看起來興奮,實則真困和我們體內的2種激素分泌規律有關。
第一種激素叫做腎上腺素
當人經歷某些刺激(例如興奮,恐懼,緊張等)或者疲憊的時候會分泌出這種化學物質,能讓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氣),心跳與血液流動加速,瞳孔放大。
為身體活動提供更多能量,使反應更加快速,幫助我們保持清醒、敏感、興奮的狀態。
第二種激素叫做皮質醇
皮質醇和人的壓力耐受有關,疲憊會對人體形成壓力,壓力越大,皮質醇濃度越高,以此來保證人體的機敏程度,同時皮質醇也會影響人的情緒。
當孩子到了本該入睡的時候卻沒有睡著,疲倦程度就會增加,為了保持身體的靈敏和頭腦的清醒,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的分泌開始增多。
反映在情緒和行為上就是:孩子特別興奮、跑啊跳啊活力四射,小馬達突突突地轉。
看到這樣的情況,絕大多數家長都會認為孩子還沒有到犯困的時候,電量太多,還得再放放。
實際上,孩子已經是困過頭了。
就好比是一壺剛燒開的水,滋滋冒煙,想要立馬喝到嘴里是不可能的,要么等水放涼,要么就得兌點涼水給它降溫。
02
導致孩子假興奮真困的6個因素
1、容易讓孩子興奮的環境
明亮的燈光、嘈雜的人聲、叮叮咣咣做飯洗碗的聲音、如果有大寶,大寶這個時候還得時不時得刷存在感,各種找媽媽。
晚上6點之后這個時間段成了寶寶一天經歷中相對熱鬧的階段。
如果此時媽媽沒有意識到需要遷就寶寶的作息,讓寶寶待在客廳,那這些感官刺激勢必會讓寶寶興奮起來,你們大家都沒有睡,為啥我要睡呢?
2、孩子在等媽媽下班
媽媽重回職場的時候恰好是寶寶分離焦慮期開始的時候,一歲多更是分離焦慮高峰期。
如果媽媽回來的時間是在晚上19:00左右,剛好和寶寶需要安靜的時候撞在了一起,那份期待媽媽的焦慮情緒累積了一天,在媽媽進門那一刻轉化成興奮和激動。
接下來寶寶才舍不得睡覺呢,要好好的跟媽媽膩歪膩歪。
同樣的,如果是爸爸在這個時候下班,一進家門先逗逗寶寶,也會讓寶寶燃起興奮的情緒。
3、白天小覺沒睡好,過度疲倦
如果寶寶白天小覺沒有睡好,疲倦會一直累積到入夜前,產生過困的情況,前面說到過困的最初表現就是極度興奮,最后才是困到炸毛。
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孩子沒有睡午覺或者黃昏覺,正確的做法應該趕緊將夜間睡眠提前。
但是很多家長還是認為應該和平常時間一樣入睡,孩子就會困過頭,掩蓋了18:00-19:00出現的睡眠信號,開始又蹦又跳,異常活躍。
4、家人喜歡在睡前逗孩子
之前一個朋友跟我說,公婆特別喜歡在孩子晚上洗完澡躺在床上以后逗孩子,看著孩子肉乎乎的身體甚是喜愛,忍不住撓孩子癢癢,撓一下孩子嘎嘎嘎地大笑幾下,再撓再笑。
如果爸爸在,還要在床上和孩子翻跟頭玩。
最后的結果是,家人們逗孩子逗得開心滿足了,孩子玩得不亦樂乎,艱難的哄睡只能是媽媽一個人完成,是不是很悲催?
5、睡前給孩子拿出了新玩具
如果你給孩子買了一個新玩具,我建議不要在晚上睡覺前拿給他,新書除外,因為本身睡前就有讀繪本的時間。
其他的比如積木、帶音樂燈光之類的玩具,不是一下子就能玩過癮的,孩子真的就舍不得睡覺了,非得玩夠了才上床。
6、孩子白天確實消耗不足
如果孩子白天不怎么運動,也不怎么出門,體力消耗確實不足,那么在睡前還保持興奮的狀態也是有可能的。
03
如何避免孩子睡前亢奮
1、卡住時間點,提前1-1.5個小時給孩子降溫
哄睡不要臨時抱佛腳,21:00要睡覺,20:45才開始給孩子洗漱,一定要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平復情緒,進入睡眠的狀態。
有的家長會說,那我家孩子睡覺時間沒個準啊,今天21:00,明天22:00,怎么提前卡時間點?
如果是這樣子,那就麻煩家長拿出一個本子,每天記錄孩子的作息時間,不可能一周七天每天不重樣吧,實際上可能是幾天21:00睡,幾天22:00睡。
21:00睡的時候白天是什么規律,22:00睡的時候白天是什么規律,倒推回去,肯定能預判出今天孩子幾點睡的,然后就可以掐出1-1.5小時的時間。
當你能完全掌握孩子的作息規律,晚上的入睡時間是可以精準預判的。
2、安排睡前流程,建立入睡條件反射
睡前流程就是給孩子建立條件反射,當到了那個點,他大腦的模式立刻就切換到睡眠模式了,自然而然也就會和“玩”說再見。
但是要達到這個效果必須是持之以恒的堅持,我已經堅持了6年多了,所以的夜間入睡基本上沒有出現過扯皮對抗,即使有也能被我很好的化解。
基本的睡前流程包括:洗澡、撫觸、看書、放音樂、哄睡(吃奶隨著月齡不同穿插時間段不同,只要別放在哄睡之前就行,新生兒除外)
其中,洗澡會隨著季節變化,夏天可以天天洗,秋冬就不必堅守這個環節,但是看書、放音樂這兩個可以一直執行。
3、讓家人們多做神助攻,少當豬隊友
前面說到很多睡眠干擾因素其實是家人造成的,負責哄睡的媽媽可以告訴家人,請做到這幾點:
◆睡前不要逗孩子大笑,可以溫柔的親親說晚安,把互動留在白天。
◆如果看到媽媽抱孩子進屋哄睡了,就不要輕易打開門進來探視,要知道有的孩子好不容易剛睡著,家人一開門,咯吱一聲以及照進來的光線,能讓孩子立刻彈坐起來。
◆幫助媽媽負擔哄睡之外的其他家務活,騰出充足的時間讓媽媽執行睡前流程。
之前墨仔爸爸總是在墨仔上床睡覺的時候進來和他互動,也不知道為什么,這可能就是大男人和小男人之間的吸引力。
墨仔一見到爸爸就開始瘋,扶著床圍開始蹦迪。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很生氣,因為爸爸打亂了我的節奏,后來經過溝通以后,爸爸只要看到我們臥室關門,就不會主動進來,這樣就不會干擾墨仔入睡。
4、把放電行為放在白天
白天的時候,要盡量多帶孩子在戶外玩耍運動,消耗體力,充分放電,這樣到了夜晚的時候就不會出現睡眠需求不足的情況。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困過頭的興奮比正常情況下的興奮還要激烈一些,孩子的行為也會出現偏差,比如發脾氣、不講理等。
這個時候,你就要告訴自己:娃已經困過頭了,趕緊哄睡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