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這個越來越多中國家庭繞不開的話題,如今正迎來一場“有溫度”的變革。隨著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如何讓老人們安享晚年,成了擺在每個城市面前的現實考題。近日,青島市即墨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升級實踐——從社區助餐、適老化改造,到專業護理、文娛活動,老人們的生活正變得更加舒心有保障。這些美好變化背后,除了政策和硬件投入,更離不開一個日益崛起的新職業群體:養老服務師。
多元化服務,守護每一位長者的幸福晚年
早晨的陽光灑進通濟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68歲的李建設和老友們下棋聊天,潮海街道的毛海霞則在活動室帶著姐妹們排練舞蹈,歡聲笑語充盈其間。這些場景,是即墨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的縮影。
近年來,即墨區創新推出“1+17+N”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不僅在全區建成了17處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79處村(社區)養老服務站,還打造了178處老年助餐點,為老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助餐、送餐、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務。無論是護理床、輪椅、防滑扶手等適老化設施的升級,還是緊急呼叫系統的配備,都讓老人們住得更安全、用得更順心。3086戶老年人家庭完成了適老化改造,讓家真正成為溫馨港灣。
服務中心還專門配備了護理員、醫生、康復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才,為簽約家庭養老床位的老人們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照護。比如助餐食堂里,王本花老人對飯菜贊不絕口;護理員李巖巖每天細致入微地照料著老人們的起居生活。這些細節,正是專業養老隊伍帶來的變化。
行業發展矛盾:專業管理人才的短缺成瓶頸
但在這些溫情故事背后,養老行業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隨著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億,占總人口22.0%,而且還在持續增長,對高質量、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正在急劇釋放。
目前我國養老從業者大多集中在基礎護理層面,比如負責日常照料、健康看護和情感陪伴的養老護理員。他們是養老一線最辛苦、最值得敬佩的人,但整體學歷偏低、技能單一,難以滿足現代養老行業向“醫養結合”“智慧管理”“品質生活”轉型升級的需求。很多機構和社區急需既懂護理、康復、心理,又能統籌運營管理、制定個性化照護方案的綜合型人才。
而傳統崗位如護理員、評估師等,大多只負責某一環節,很難實現全流程、全方位的服務管理。這種“重基礎、輕管理”的人才結構,讓整個行業在應對快速增長和多樣化需求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養老服務師:養老行業的新生力量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養老服務師”這一新職業應運而生。2025年5月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發布了“養老服務師”職業標準,明確其職責定位為——從事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綜合需求評估、方案制訂與實施、照護技術實施與培訓指導、質量評價管理、服務咨詢轉介及實務應用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
簡單來說,養老服務師就像是養老行業里的“總管家”和“首席運營官”。他們不僅要懂得如何照護老人,更要會根據每位老人的身體、心理、家庭等多維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個性化照護方案,并負責組織實施和質量把控。他們還要整合醫療、康復、心理、營養等多領域資源,實現從需求評估到全過程照護再到服務優化的閉環管理。
在即墨區這樣的先行試點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年輕、有活力的專業人才投身養老事業,他們就是未來養老服務師隊伍的雛形。例如,在青島維普職業培訓學校實訓教室里,學員們不僅要學習護理操作,更要掌握老年人心理特點、風險防控、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這正是養老服務師所需具備的素質。
與傳統崗位對比:養老服務師和養老護理員有何不同?
說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問:“養老服務師”和我們熟悉的“養老護理員”到底有什么區別?
從崗位定義來看,養老護理員主要負責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比如飲食起居、清潔衛生、安全看護以及情感陪伴等。他們是老人最直接的陪伴者和守護者。護理員需要掌握護理禮儀、安全防護、健康監測等基礎知識,對老年人生理心理有一定了解,也會參與文娛活動組織和簡單康復鍛煉。
而養老服務師則是在護理員工作基礎上的“升級版”。他們不再只是單純做事,而是要做“方案制定者”“流程把控者”“資源整合者”。比如:
- 需求評估:通過專業工具和面談,全面了解老人的健康狀況、生活習慣、社交需求及家庭支持情況。
- 個案管理:根據每位老人不同情況,定制科學照護方案,包括飲食營養、康復鍛煉、安全防護、心理關懷等,并動態調整。
- 統籌協調:負責整合護理員、醫生、康復師、心理咨詢師等多方資源,形成高效協同團隊。
- 服務優化:對照護過程中的各項細節進行質量監控與效果評估,不斷優化提升。
- 家庭指導:為老人家屬提供科學養護建議和心理疏導,增強家庭支持力。
可以說,護理員是“執行者”,而養老服務師則是“設計者+組織者+督導者”。他們既要懂專業技能,還要會管理團隊,更要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即墨區這樣重視專業化建設的地區,未來將會有更多護理員成長為具備綜合能力的養老服務師,讓整個養老隊伍實現層級提升。
就業前景廣闊,“銀發經濟”新藍海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老齡人口規模持續擴大。根據預測,到2035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將超過3億,2050年將達4億。如此龐大的需求,無疑為養老服務師這一新職業打開了廣闊空間。{{#context#}}
目前,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加大對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投入,不僅硬件設施不斷升級,更強調“以人為本”的專業化、人性化服務。像即墨區這樣的大型城市和重點試點地區,每年都在推進適老化改造、新增社區嵌入式照護中心,并持續擴充專業人才隊伍。2025年,即墨區將新建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處,改擴建失智老年人照護中心3處,還要完成1390戶適老化改造任務。這背后都離不開大量高素質的養老服務師參與管理與運營。
更重要的是,隨著老人及其家庭對生活品質要求不斷提升,傳統單一的照護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多元化需求。無論是機構還是社區,都急需能夠為老人量身定制全流程解決方案,并能統籌多方資源保障落地的人才。而這正是養老服務師最大的優勢所在。
對于年輕人來說,選擇成為一名養老服務師,不僅意味著有廣闊的就業市場,還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從基層照護崗位做起,通過實踐積累和能力提升,可以成長為團隊主管、項目經理甚至機構負責人。同時,這也是一個充滿溫情和成就感的職業,每天都能用自己的專業和愛心,為無數老人帶去幸福與安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