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美國對華態度有兩派人,反華派認為中國現政府跟清政府差不多,專制腐敗,中國的所謂輝煌都是吹出來,中國還是不堪一擊。
2024年,美國大選硝煙彌漫,共和黨強硬派拋出一句狠話:中國現政府就是清朝翻版,專制腐敗,輝煌全是吹出來的,稍微一碰就散架。這話聽著刺耳,卻在美國掀起不小波瀾。反華派摩拳擦掌,要把中國踩進歷史塵埃,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就說經濟吧,清政府時期,中國GDP雖占全球一定比例,但經濟結構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財政長期依賴土地稅,導致國家積貧積弱。1894年甲午戰爭時,清政府年財政收入僅約8000萬兩白銀。
但現在不一樣了,中國2023年GDP突破129萬億元人民幣,占全球經濟總量比重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超過美國。僅2024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0%,經濟增量接近一個中等國家全年總量,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2%。這種持續增長的經濟活力,與清政府時期的停滯衰敗形成鮮明對比。
科技也一樣,19世紀末,清政府雖引進西方技術建立北洋水師,但核心裝備如軍艦、火炮全靠進口,技術自主性幾乎為零。
但如今的中國,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2024年國際專利申請量達7.02萬件,連續五年居世界首位,華為、寧德時代等企業在5G通信、新能源等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嫦娥六號實現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這些成就足以證明中國科技已躋身世界前列。
國際地位的變化更是天壤之別。清政府在列強環伺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讓領土、開放口岸、支付巨額賠款,國家主權喪失殆盡。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清政府甚至無力保衛首都,最終簽訂《辛丑條約》,賠款本息合計9.8億兩白銀,相當于當時清政府12年的財政收入。
而當代中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標志性項目成為國際合作典范。在聯合國安理會,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氣候變化、維和行動等領域發揮建設性作用,國際話語權與日俱增。
民生改善更是不可相提并論。清政府時期,普通百姓生活困苦,文盲率高達90%以上,人均預期壽命不足40歲。
而當代中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119元,脫貧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4年快于全國平均水平。社會保障體系覆蓋10.74億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5%,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2歲,教育普及程度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豈是“專制腐敗”所能概括?
當然,美國國內其實也有清醒的聲音。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雖然主張遏制中國,但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想主導亞洲是正常的大國戰略”;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更是直言“中國不是威脅,是巨大的市場”。這些理性的聲音,與反華派的歇斯底里形成鮮明對比。
歷史不會簡單重復,當代中國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清政府。從經濟總量到科技創新,從國際地位到民生福祉,中國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那些將中國與清政府相提并論的言論,不僅是對歷史的無知,更是對現實的扭曲。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正視中國的崛起,尋求合作共贏,才是符合時代潮流的明智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