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墨子沙龍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Nikolaos M. Freris來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做主題演講,分享仿生軟體機器人如何進行螺旋結構的復現。本文根據該直播內容整理而成。
感謝邀請,今天我很榮幸為大家做講座,我將為大家介紹我們受自然生物啟發而研制出的機器人。
首先我們討論一下研究背景,這與如何處理、操控不同物體相關,物品的尺寸、形狀、重量、材料等都不盡相同,我們可以看到這里陳列了諸多不同的物品。我們可以做出很多動作:抓取,移動,投擲、接住……我們制造出很多機器人,但它們無法全部做出這些動作,工程師創造出各種設計方案,但這些都是剛性機器人,用鋼鐵材料制成,因此也帶來許多挑戰,涉及安全性、速度、多功能性、耐用性等等。
由此激發了軟體機器人的出現。軟體機器人由軟材料制成,例如硅膠、橡膠等。為什么需要軟體機器人呢?因為不同于大型剛性機器人,軟體機器人與人交互時的安全性更高,而且還能處理各種物品,如視頻所示,拿起雞蛋。但問題是這樣的軟體機器人設計簡單,通常動作非常緩慢,也無法完成非常復雜的動作。
現在我想展示一下我們團隊對軟體機器人的設計和制備,靈感來源于自然生物。我們看到圖片展示有大象、章魚、變色龍和海馬,這些都是完全不同的動物,生活在不同自然環境中,生理結構也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尺寸天差地別,龐大如大象,微小如海馬。但我們觀察到一個共同點:它們肢體的形態呈對數螺旋線。接下來就要回答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如何在工程上復現出來?復現后又有什么優勢?
以對數螺旋線為設計原理,就好在我們可以從頭利用開始設計。思路是這樣的:基于將對數螺旋線離散化,我們就能設計出各種軟體機器人,如用單根繩索制備軟體機器人。
所以,我們利用3D打印技術制備出機器人,優點很多:快速、簡易、耐用,成本低廉。而且還有另一大優勢,除了制備大型軟體機器人之外,還可以將機器人拆分成一個個小部分。至于機器人的控制部分,也很簡單,只需要添加一個電機,就能控制繩索,機器人會像章魚一樣動起來。
這就是我們使用單根繩索制備出的軟體機器人,拉一下繩索就卷曲起來了。而這是我們使用兩、三根繩索制備出的機器人,設計思路與單根繩索一樣,但兩根繩索呈中心軸鏡像對稱,而三根繩索則繞中心軸旋轉。還能進行切割,如現場展品所示,能夠牢牢抓取,同時減輕機器人本身的重量。
接下來我快速講解一下幾個特性。我們展開了大量數學分析,重點是我們的設計產生了非常美妙的特性:機器人展開后最終呈錐形,這樣3D打印能更快速、更好地保留住機器人的重要結構特性。
第二個特性偏技術性,即曲率和長度線性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到,這種軟體機器人的尖端要比底部更靈活,更柔性,就如同章魚觸須一樣,能快速移動,迅速抓取食物。
第三個是空間特性分析,即機器人能夠接觸到的空間范圍。隨后是機器人能抓取多少物品,負載重量幾何。我們的軟體機器人能夠抓取非常輕巧的物品,例如電線,也能抓取和自身長度(約11厘米)等長的物品,例如雞蛋。不僅如此,機器人本身重量很輕,像這個只有39克,但它很強壯,能拎起10千克中的啞鈴,抓取最大負載可達自重的260倍。這樣的設計相當獨特,在自然界中也相當罕見,很少有動物能夠做到。
總而言之,經過大量分析和匯總,軟體機器人的制備主要取決于3個參數。基于此,我們制備出100多臺原型樣機,現場就有幾臺。
接下來,我會詳細講述軟體機器人的抓取策略,之后也會做現場展示,主要涉及如何抓取物品。我們采用的是仿生策略,受章魚手臂運動啟發。我們能看到它們如何運動的:向前伸展,觸碰物品,卷曲手臂包裹物品,最終抓取到食物。
基于此,我們可以通過控制繩索拉力來實現同樣的抓取策略。這里的圖片逐一展示了整個過程。我們只需拉動繩索,就完美復制了章魚手臂運動的整個過程。
這兩個視頻展示了其可行性,左邊我們能看到它如何抓取易碎的雞蛋,而右邊則看到機器人抽取出一張紙巾,要完成這個動作其實挑戰相當大。這兩個動作完成的速度非常快,動作也及其靈活。
我們還證明了模仿章魚手臂的策略對于適應各種方位也很重要。所以,下一個現實問題是如何實現自動控制?在看視頻之前,我們引入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設計思路:機器人碰到物體的時候,通過電流監測產生觸感。我們的視頻展示了機器人碰到即便輕如羽毛的物品,它立刻就知道自己觸碰到什么物品了,靈敏度極高,僅憑電流監測就能做到,沒有攝像頭,也沒有什么復雜設計,思路很簡單。
基于上述所有思路,我們采用非常簡答的策略便能實現接觸檢測。基于物體方位,通過控制繩索驅動力,也就說,我們唯一要知道的就是物品在哪里。然后,我們就能自動檢測接觸,接觸到后就包裹、抓取。就這么簡單。
我們用不同大小、處于不同位置的物品展開實驗,效果尤為顯著。
接下來,我會展示幾個不同的實例,物品的尺寸、形狀、重量都不一樣,有圓珠筆、草莓、玩具骰子,還有菠蘿。一般情況下,機器人只能處理特定物品,而不是各種物品。但這里我們看到,軟體機器人采用完全一樣的策略,不需要特別復雜的操作控制,就能抓取到所有上述物品。這便是我們方法的通用性:同一臺機器人能處理不同物品。
這兩段視頻則展示了機器人能越過障礙物,在受限空間內抓取或者放下物品。能實現這一能力的原理則基于幾何學,機器人本身的設計和所使用的制備材料自然能讓它們靈活導航、彎曲變形,無需更多外部力控制。
接下來我們看到真實速度下運動的機器人,它們速度很快,動起來就和章魚手臂一樣。右邊的視頻則展示機器人拋擲物品,就像大象用象鼻投擲物品一樣。
這個視頻展示了機器人鞭打小球的過程,而右邊視頻則能夠抓取更加復雜的物品。
下一個特性是我們非常引以為豪,也是獨一無二的優勢:拓展性。我們可以制備出長達幾米的機器人,也可以制備出幾毫米的機器人。圖上我們看到機器人可以小到什么程度,請注意這是只螞蟻。而抓取螞蟻的操作與其他操作毫無二致。請看一下展示視頻,機器人尖端只有2毫米,但能抓起一只螞蟻。尺寸及其微小,但抓取思路完全一樣。
這是機器人與無人機結合的應用場景,可以跟著無人機一起飛上去,同時還能抓起水桶。
這是我們之后會展示的設計方案,我們把幾條機械手臂組合起來,只通過兩個電機控制,然后就像章魚一樣能抓取物品,如視頻所示。下面會展示更多應用場景。我們會看到完全不同的物品,而且有些物品從幾何學角度來說抓取難度極大,其他類型的機器人幾乎抓不起來。接下來,在看其他展示之前,我們還能看到這里有帽子等,都是同一臺機器人,抓取不同物品。
現在總結一下,我們的設計具有可拓展性,也就是說,既能制備非常非常小的機器人,也能制備非常非常大的機器人。然后我們還要理解其中非常重要的參數:靈活性、操作空間,重量和尺寸,我們都做過實踐分析,不僅僅是理論溫習。應用范圍可以從無人機,到生物醫學,到娛樂,還有太空探索。
在觀看視頻之前,我現場展示一下機器人的控制原理,通過拉扯繩索,機器人可以以極快的速度運動。重點是,如果你拉扯的速度非常快,機器人就會蜷縮成我們展示過的螺旋形。我們還能拉扯三條繩索,做出更加復雜的運動,看著好像活的一樣。但實際控制異常簡單,只要拉扯繩索就行了,就像操縱木偶一樣。
一切從螺旋形開始,制備出的機器人一下子看上去就像章魚手臂一樣。我們能看到運動的真實速度有多快,這就是原速,動作非常快。
這是章魚抓取的動作,和我們的機器人所采取的抓取策略如出一轍。
抓取雞蛋,雞蛋其實很脆弱,不小心就會捏碎。抓取草莓,抽取紙巾,都沒怎么碰到,非常快,難度很高;觸碰靈敏性,對于接觸非常敏感;同一機器人抓取不同物品,抓取策略都是一樣的;穿過受限空間,越過障礙物、門,放下物品;在沒有過多控制的情況下接住拋過來的網球,自動抓取網球。抓取之后,再拋擲物品,能控制拋擲速度和方向。
這是我們非常自豪的成品,極其微小的機器人,微型化機器人。然后從微型機器人拓展至大型機器人,以非常復雜的三維方式螺旋抓起物品。
鞭打球,全自動,非常簡單的動作。然后是鞭打處于不同位置的球。過鞭抽抓取物品,這是慢速播放,能看清具體過程,實際上原速非常快。
戶外無人機應用,非常快,一下子就拎起來飛走了。應用相當廣泛。
接下來是很酷的機器人陣列,就和章魚一摸一樣,同時使用所有機器手臂,自動抓取,提起,放下,各種各樣的物品,注意看最后兩個,機器人是怎么抓起來的。
最后我想感謝我們的研究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很多國內外媒體都有報道,成果很受歡迎,我們很開心。我要特別感謝魏熹教授,沒有她就沒有我們的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