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火車,腦海中會浮現出 “車頂爬滿人” 的魔幻場景。
近年來,印度政府大力推進高速鐵路建設,其中孟買至艾哈邁達巴德的高鐵項目被視為 “國家驕傲”,寄托著印度趕超中國的雄心。然而據《印度時報》等媒體披露,這條全長 508 公里、預算約 140 億美元的線路近期陷入停工危機,而癥結竟指向兩臺來自中國的大型盾構機 —— 它們因未通過出口審核而遲遲無法交貨,成為印度高鐵夢想路上的 “攔路虎”。
印度對這兩臺盾構機的依賴并非偶然。
當前全球盾構機市場中,中國企業占據 70% 以上份額,在直徑 8 米以上的高端盾構機領域更是形成絕對壟斷。此次印度采購的盾構機中,有一臺直徑達 12.19 米,堪稱印度歷史上引進的最大直徑盾構機,主要用于穿越復雜地質條件的隧道工程。印度本土制造業在高端裝備領域的短板極為明顯,其國產盾構機不僅技術落后,且無法滿足高鐵隧道的施工要求,因此不得不依賴進口。而環顧全球,能生產如此大型盾構機的國家屈指可數,中國幾乎是唯一現實選擇。
但中國對盾構機出口實行嚴格的審核機制,這并非針對印度,而是基于國際慣例的戰略裝備管控。事實上,盾構機作為地下工程的核心裝備,其技術參數和使用場景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與地緣穩定。中國商務部明確規定,涉及敏感地區或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裝備出口,需經過多部門聯合審核。此次印度采購的盾構機之所以未通過審核,根源在于其可能被用于爭議地區的建設 —— 印度近年來在非法占據的藏南地區(中國稱西藏山南地區)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而大型盾構機若被用于該區域,將顯著提升其施工效率,對中國邊境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藏南地區歷來是中印邊界爭議的焦點,印度自 1950 年代起非法占據該區域,并持續進行移民和工程建設。由于該地區多為高山峽谷地形,傳統施工設備難以有效作業,此前印度的建設進度長期受制于裝備短缺。
而大型盾構機的引入,將使其在隧道、橋梁等工程中突破自然屏障,加速對爭議地區的實際控制。中國對盾構機出口的審核,本質上是對這種潛在風險的預防性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采購盾構機時曾試圖 “投機取巧”—— 據知情人士透露,印度企業在申請進口時隱瞞了設備的最終用途,試圖繞過敏感地區審查,這種不誠信行為進一步加劇了中國審核部門的警惕。
事實上,中國并非拒絕與印度進行正常的技術合作,而是要求所有國際合作必須建立在尊重事實、遵守規則的基礎上。盾構機作為 “大國重器”,其出口審核在全球范圍內均屬常見 —— 美國、歐盟對高端裝備出口同樣設有嚴格限制,甚至將半導體設備、航空發動機等列為 “受控物資”。中國此次的審核流程完全符合國際慣例,也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必要舉措。
如今,孟買至艾哈邁達巴德高鐵項目已因設備短缺被迫停工數月,印度媒體預計其通車時間可能從原定的 2028 年延后至 2030 年以后。面對這一局面,印度國內卻出現混淆視聽的聲音,將責任歸咎于中國 “刻意刁難”。但事實清楚表明:中國從未禁止合法合規的貿易,問題的核心在于印度能否遵守國際規則,以及是否真正放棄將民用設備用于爭議地區的企圖。
這場 “盾構機困局” 背后,折射出的是印度在高端制造業領域的深層短板,以及地緣政治算計對經濟合作的干擾。當印度一味將 “趕超中國” 視為口號,卻不愿正視自身產業體系的缺陷,甚至試圖通過投機手段突破國際規則時,類似的技術依賴與合作困境恐怕只會頻繁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