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開通一年來,江門招商引資、產業政策、城市規劃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深中通道的開通不僅是交通互聯,更是產業重構的催化劑。
深中通道。圖源深中通道發布微信公眾號
隨著深中通道等“硬聯通”的落地,深江兩地的時空距離進一步縮短,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正加速流動,顯著降低物流與通勤成本,推動“深圳總部+江門基地”模式普及,為江門安全應急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江門市安全應急產業園。彭偉宗 攝
截至目前,江門市安全應急產業園區一期4200畝土地使用率達100%,累計落戶43個超億元安全應急產業項目,總投資額超400億元,達產年產值超540億元。其中,超10億元項目共11個。依托江門市安全應急產業園區,江門持續打造占地175畝、總建筑面積約48萬平方米的江門市安全應急(政法)智能機器人產業園。
變化的背后,當然離不開“超級工程”的產業紅利。“雙通道”就像一個空間壓縮器,把粵港澳大灣區壓縮成一個“超大城市”。在這里,城市原有的界限愈發模糊,產業要素正在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方式自由流動。
01
深圳研發與江門制造的“雙向奔赴”
深圳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擁有眾多先進的安全應急技術研發企業和創新資源。而江門則具備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和豐富的土地、勞動力資源。深中通道的開通,使得兩地之間的產業協同成為可能。
江門澤塔電源技術有限公司。何榕 攝
應急儲能龍頭企業深圳市澤塔電源系統有限公司迅速落地江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公司敏銳地捕捉到江門的優勢,在江門投資30億元建設應急電源系統項目。從項目考察到正式投產,僅用時1年7個月,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江門速度”。該公司副總經理付鑫感慨道:“江門不僅有完善的產業鏈配套,還有‘懂我們’的政府,讓我們在投資過程中感受到高效與安全。”
在深中通道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光投向江門。江門憑借成本優勢,吸引了大量企業增資擴產。數據顯示,江門市安全應急產業園開園以來,成功報批土地7390畝,超80%用于產業發展和配套服務,投資近200億元,建成38條園區道路、100公里“水電氣熱”管網,為項目落地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和服務保障。
江門市安全應急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何榕 攝
截至目前,江海區已引進安全應急產業項目297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91個,計劃投資額達908.23億元,涵蓋了應急救援裝備、智能安全防護、監測預警設備等多個細分領域,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彭偉宗 攝
這種“深圳總部+江門制造”的協同效應,正在產業園內形成“雁陣效應”。例如,應急儲能龍頭企業澤塔電源去年9月投產,首季度產值就超1億元;消防照明及智能疏散系統龍頭企業東君、藝光占國內市場份額超20%;中國特種車行業領軍企業迪馬實業公司的消防應急機器人工廠也將于年底竣工。
02
安全應急產業高地崛起
2021年底,江門市安全應急產業園正式揭牌建設,以“三年三級跳”的加速度驚艷灣區:2022年12月,以全國綜合評分第一的成績入選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單位,2024年4月,被評為廣東省首個安全應急特色產業園區;2024年7月,在廣東省96個產業園區綜合考評中榮獲第一名。
江門摩爾科技有限公司。湯綺雯 攝
一起跑,江門安全應急產業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江門市以“安全應急產業園區、應急管理學院、應急科普體驗中心、大灣區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為核心,構建起“五維一體”的全鏈條生態體系,為安全應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目前,江門安全應急產業涉及安全防護類、監測預警類、應急救援處置類、安全應急服務類等四大類12個中類和21個小類。其中,專用安全生產、現場保障、生命救護、搶險救援等4條產業鏈較為完善,上下游配套能力較強,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
江門市企一照明有限公司。湯綺雯 攝
“江海區新增建設用地規模2.1萬畝,其中約1.15萬畝都給了安全應急產業園,產業用地超4000畝。”江門市江海區安全應急產業專班負責人陳健鴻說。與此同時,江海區投入近200億元,建設38條園區內道路和基礎設施,周邊商業體、醫院、學校、公園、人才公寓一應俱全。
江海區做好土地規劃、項目招引、資源整合,企業組團落戶,江門市安全應急產業園很快有了滄海桑田式的嬗變。
江門市安全應急產業園(2021年11月與2025年6月)變化對比圖。
站在江門市安全應急產業園里眺望,從前的荒地魚塘不復存在,產業新城的模樣逐漸清晰。
“區別于其他地區在原有工業園區基礎上‘嫁接’應急產業的路徑,江門發展安全應急產業是真正意義上的‘白紙作畫’。”廣東省安全應急產業聯盟主任王吉凱指出,江門首創的“五維一體”安全應急產業發展格局,破解了傳統園區“重生產輕協同”的痼疾。
當前,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飛速發展,為安全應急產業注入新動能。
江門市安全應急(政法)智能機器人產業園。效果圖
據悉,江門市安全應急(政法)智能機器人產業園已落戶江門市安全應急產業園的黃金地帶,項目總投資約16億元,總建筑面積約48萬平方米,功能涵蓋研發辦公、高標廠房,以及公寓、商業等生活配套,是我市首個集聚式機器人產業培育重點園區。未來,這里重點發展與安全應急、政法相關的智能機器人產業,將搭建產品及研發成果展示、技術交流、測試、生產等服務平臺,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快車道”。
“這座產業園實現了人工智能與安全應急的結合,它的規模、企業和產品,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可以打造成為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的一張名片。”日前,人工智能領域權威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李舟軍在考察調研江門市安全應急(政法)智能機器人產業園,認為江門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很有優勢,對未來開展合作滿懷期待。
來源:江門日報 文/何榕 張浩洋
關注【江海高新發布】
讀懂高新 關注江海
新聞資訊 一手掌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