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動背景
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是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環節,對于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匯聚了大量前沿科研成果和高端人才。通過有效的成果轉化機制,高校的科研產出能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動產業升級、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此外,成果轉化還能反哺高校科研,形成“產學研”良性循環,增強創新活力。
北京工業大學是北京市屬的國家“ 211 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創建于 1960 年,以工科為主,涵蓋理、經、管、文、法、藝術等多學科。學校在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領域實力突出,其中土木工程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并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獲評 A 級,環境科學與工程獲評 A- 。作為北京市重點支持的高校,北工大科研平臺豐富,擁有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實驗室,并與企業緊密合作,尤其在信息技術、建筑和制造業領域表現突出。
中關村豐臺科技園是國家級軌道交通創新型產業集群、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軌道交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在產業鏈整合和市場資源對接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本次活動通過促進校企深度合作,既能夠推動高校科研成果快速實現產業化應用,又能幫助企業及時獲取前沿技術資源。這種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更能推動豐臺科技 園整體 產業升級,實現高校智 力資源與企業市場優勢的互利共贏。
2
活動安排
>>活動時間
2025 年 7 月 4 日(星期五)14:00-16:30
>>活動地點
豐臺創新中心 9 號樓西塔 13 層
>>組織單位
中關村科技園區 豐臺園 管理委員會
北京工業大學產業開發研究院
和 韜 產融研究院
3
活動議程
14:00-14:05 主持人開場
14:05-14:10 中關村 豐臺園 領導致辭
14:10-14:15 北京工業大學產業開發研究院領導致辭
14:15-14:35 項目 一 : 1.5 μ m 全光纖大能量 窄 線寬脈沖激光雷達光源
14:35-14:55 項目二:管道微泄漏內檢測和鋼軌損傷電磁檢測機器人
14:55-15:15 項目三:燃氣輪機結構壽命消耗智能監控系統及裝置
15:15-15:35 項目四:智慧工程構筑物數字孿生自動化安全監測系統
15:35-15:55 項目五:虛實融合車路云一體化交通仿真教研實訓平臺
15:55-16:30 校企對話
4
報名說明
1.報名時間:即日起至 2024 年 7 月 3 日 24:00
2.參與方式:本次路演活動可 選擇線 上參與/線下參與
3.咨詢聯系:葉先生 13717616549
4.報名方式:
方式 一 : 微信報名
方式二: 掃碼報名 (線上參會鏈接及其他活動通知將以短信形式發送)
5
科技成果發布項目介紹
>>項目一:1.5μm全光纖大能量窄線寬脈沖激光雷達光源
本項目團隊依托北京工業大學超短脈沖激光研究所,聯合中科院院士等專家構建“產學研用”體系,成功研制 百瓦級全光纖 飛秒激光器,性能對標 Trumpf 、 Ekspla 等國際巨頭,突破我國高功率超快激光器“卡脖子”困境。
項目已獲發明專利 30 余項,成立產業化公司并完成 4 項戰略合作。產品通過華為、 中芯國際 等企業驗證,加工精度與可靠性 達進口 設備水平,成本降低 40% ,預計年產值超 10 億元。
>>項目二:管道微泄漏內檢測和鋼軌損傷電磁檢測機器人
本項目團隊長期從事智能傳感器及特種檢測機器人研發,成員均來自北京工業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團隊,團隊主要從事重大工程運行安全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研發,其主要產品為管道微泄漏內檢測智能球、鋼軌損傷智能檢測機器人等。
其中管道微泄露內檢測智能球已在中石油測試基地開展了大量工程示范應用,并迭代到了第二代樣機,形成了系列化核心知識產權。鋼軌損傷電磁檢測機器人同傳統檢測設備相比,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成像清晰、成本低的特點,目前已經完成了檢測性能測試認證,在中國鐵建和時代新材進行了工程示范,形成了一系列的核心論文、專利。
>>項目三:燃氣輪機結構壽命消耗智能監控系統及裝置
項目團隊通過采用先進的應變譜轉換方法,針對燃氣輪機等設備的熱 端結構 關鍵部位損耗難以監控、測量的問題,實現了監控及預測技術的突破。項目團隊所提出的轉換方法計算結果誤差低于10%,并實現了多軸熱機疲勞壽命的準確預測,預測誤差在 2倍帶 之內。
該技術目前已經在實驗室得到驗證,正在根據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等不同設備的消耗監控需求拓寬功能,研發結構壽命損耗智能監控產品。同時項目團隊可根據重復使用火箭、核電、高鐵、超重載車輛、跨海橋梁、智能汽車等裝備的特定要求進一步拓寬功能,研發所需要的產品。
>>項目四:智慧工程構筑物數字孿生自動化安全監測系統
項目公司是專業從事工程構筑物和大型設備安全監測傳感器及采集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綜合科技型企業。項目公司核心產品為無源/無線智能傳感器、自動化采集及監測系統,用于對水壩、橋梁等復雜基礎設施的裂縫、退化、性能下降及構件失效等損傷情況進行監測。項目公司擁有專利、軟件著作權、質量體系等資質共 40 多項,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項目團隊基于 MEMS 技術的傳感器,有效解決傳統監測人力成本高、實時性差及誤差大等缺點,實現數字孿生模型可視化直觀展示和快速評估。公司自主研發的傳感器、采集儀和云平臺的銷售額超 300 萬元,已覆蓋國內多個省份。
>>項目五:虛實融合車路云一體化交通仿真教研實訓平臺
項目團隊聚焦駕駛行為與交通安全研究,并將人工智能、先進通信、自動控制等多項技術引入研究領域,結合虛實融合技術科普和虛擬仿真實驗室市場建設需求,形成了涵蓋交通信息與控制實踐平臺、交通行為與安全實踐平臺、交通大數據與應用實踐平臺、交通文明出行宣教與少兒編程實踐平臺等多種產品形態的車路云協同教研實訓 平臺,有效適應當前實 訓實踐 需求。
本平臺在課程教學、高校科研、研究院研發、科普展示、仿真實訓、駕校體驗等方面均有應用空間。團隊已在全國高校、職業院校、研究院所及科技展覽館等機構完成 10 多項教研實訓平臺的推廣應用,項目經費超過千萬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