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言西
當一家企業用十年時間將營收從73億做到2688億,年復合增速超40%,它就不再是簡單的代工廠——而是全球產業鏈規則的重新定義者。立訊精密(002475.SZ)正是這樣的存在。
從AirPods的代工者,到特斯拉的智能駕駛供應商,再到英偉達AI服務器的核心合作伙伴,這家中國企業的“飛輪”正以不可阻擋之勢,重塑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與AI算力三大產業的競爭格局。
立訊精密的五層增長引擎。
吉姆·柯林斯的“飛輪效應”理論認為,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轉變,并非依賴單次突破,而是通過持續積累動能實現質變。立訊精密的發展軌跡完美詮釋了這一理論,其增長飛輪由五層關鍵齒輪構成。
連接器技術的絕對統治(2004-2010)。富士康基因:創始人王來春曾任職富士康10年,將標準化生產與成本管控能力注入立訊
早期以電腦連接器為主業,2011年收購博碩科技(線束)與昆山聯滔(蘋果供應鏈準入),奠定精密制造根基。消費電子垂直整合(2011-2016)。從Lighting接口、轉接頭等小部件起步,2017年憑借99.9%的AirPods良率成為核心代工商,營收同比暴漲65.86%。
2021年收購日凱電腦(更名立凱精密),整合iPhone側鍵、iPad金屬中框等業務,實現“零部件-模組-整機”全覆蓋。
全球化并購擴張(2017-2020)。2025年收購聞泰科技ODM業務,切入三星、小米供應鏈,非蘋果收入占比升至25%。越南工廠承接30% AirPods訂單,墨西哥基地供應特斯拉,海外營收占比達40%。
汽車電子Tier1轉型(2021-2024)。2012年收購福建源光電裝(連接器),2024年拿下德國萊尼(汽車線束),形成137.6億營收規模,超越三花智控。
與速騰聚創合作激光雷達,和奇瑞合資開發智能座艙,單車配套價值從500元躍升至5000元。AI算力基礎設施,為英偉達GB200 NVL72提供電連接+散熱方案,單柜價值量200萬元。1.6T光模塊、448G銅連接技術領先,服務亞馬遜、微軟數據中心。
每一層飛輪既獨立運轉,又相互賦能。例如消費電子的精密制造經驗反哺汽車電子,而汽車高壓連接器技術又強化了數據中心電源管理能力。
低毛利背后的高ROE奧秘。
盡管立訊精密2024年凈利率僅5.4%,但其ROE長期保持在20%以上(2020年達30.19%),遠超工業富聯(12%)等同行。這一反差源于獨特的財務策略。
應付賬款/應收賬款比值達2.02,占用供應商資金實現無息融資。存貨周轉率4.1次,接近快消品水平(如:農夫山泉4.3次)。2024年研發費用100億,光連接器、液冷散熱等技術直接提升產品溢價。
“別人看到的是毛利率,我們關注的是資本回報率。”王來春在股東會上如此回應外界質疑。
汽車與AI算力的爆發潛力。從配角到Tier1領導者。覆蓋線束(萊尼)、激光雷達(速騰)、智能座艙(奇瑞合資),2024年營收137.6億(+48.7%)。進入特斯拉Cybertruck供應鏈,中控模組單車價值3000元;寶馬i7高壓連接器訂單年增60%。2027年汽車業務占比20%,對標博世(22倍PE)估值提升空間顯著。
英偉達背后的“隱形冠軍”。224G高速銅纜,滿足GB200 NVL72機柜短距互聯需求。1.6T光模塊,功耗較800G下降30%,已獲微軟Azure驗證。2025年AI服務器相關訂單超400億,占通信業務營收70%。
消費電子積累的微型化技術(如:AirPods主板集成)直接遷移至汽車域控制器與光模塊封裝。
盡管多元化成效顯著,立訊仍面臨兩大挑戰:
1. 蘋果依賴癥:2024年蘋果貢獻75%營收,若iPhone創新乏力或轉單,業績將受沖擊 對沖策略,收購聞泰ODM拓展安卓客戶,越南/印度產能滿足“China+1”需求
2. 中美科技:美國“對等關稅”威脅下,墨西哥工廠成關鍵跳板(關稅豁免節省5億成本)。
王來春的應對之道:“全球化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我們在每個大陸都有備胎產能。”
從代工到標準的制定者。
立訊精密的下一個十年,將圍繞三大戰略方向:
1. 技術定義權:主導800G/1.6T互聯標準,參與英偉達GB200下一代設計。
2. 整機能力輸出:奇瑞合資車型2025年量產,驗證“汽車ODM”模式可行性。
3. 數字制造革命:AI質檢系統使不良率降至0.2PPM(行業平均50PPM)。
正如國盛證券所言:“立訊的終極形態不是富士康,而是蘋果+博世+英偉達的復合體。”
飛輪效應的中國樣本。
當亞馬遜用Prime會員推動電商飛輪,立訊精密則以“精密制造”為軸心,帶動消費電子、汽車、AI算力三組齒輪高速旋轉。它的成功證明,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真正的產業鏈王者不是靠低人力成本,而是靠技術復用能力與資本運作效率構建的生態壁壘。
但挑戰依然存在。20%的ROE能否持續?
汽車電子能否復制消費電子的輝煌?
這些問題將決定立訊能否從“中國制造”的代表,蛻變為“全球智造”的標桿。正如王來春的警示:“飛輪一旦減速,再啟動需要十倍力氣。”這家企業的未來,不僅關乎自身命運,更將檢驗中國高端制造的真正成色。
注:(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End -
希望和你一起共鳴!
zbyzby_233 (請說明身份來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