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鶴峰縣走馬鎮舉行了一場特殊的簽約儀式,7家茶企憑借生態信用獲得鶴峰農村商業銀行走馬支行1520萬元免抵押貸款,綠水青山換來了真金白銀。這場以鄉鎮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為支點的金融創新實踐取得成效,標志著湖北省在生態價值轉化機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去年9月發布的《走馬鎮生態系統價值核算示范報告》顯示,這個武陵山區小鎮綠水青山總價值達146.79億元,包括水源涵養22.65億元、洪水調節31.48億元、固碳釋氧21.4億元、物質產品與文化服務價值合計23.67億元……這份由湖北省地質局第二地質大隊編制的報告,是湖北省首個鄉鎮級GEP核算成果,為生態資源資產化提供了標尺。
GEP核算的是生態賬,由物質供給價值、調節服務價值、文化服務價值三部分組成。走馬鎮鎮長田業芳表示,鎮里物質產品主要包括農業產品、林業產品等,調節服務主要包括水源涵養、空氣凈化、森林防護、固碳釋氧等,文化服務主要包括休閑旅游、景觀價值、康養服務等。
如何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讓綠水青山可增值轉化,為“生態產品實現價值”打造試驗田,是當地黨委、政府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我們積極探索金融助推生態產品價值落地的辦法,‘生態貸’破繭而出。‘生態貸’將生態產品預期收益作為貸款的重要依據,助推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鶴峰縣發改局副局長楊春楚說,此次創新金融模式依托走馬鎮強村公司擔保,將GEP核算結果轉化為信用額度,破解了生態產品“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的問題。
在“兩山”理念指引下,鶴峰縣自2023年啟動生態價值核算示范工程。“走馬鎮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遠超全鎮的地區生產總值,我們要打通GEP向GDP轉化的路徑,讓生態高顏值催生經濟高價值。”田業芳說。
“過去守著金山銀山難變現,現在‘生態顏值’成了融資資本。”獲得400萬元貸款的鶴峰縣福臨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楊表示,“我們將貸款用于設備更新、春茶鮮葉款兌付,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獲得貸款的茶企多數將資金用于兌付茶農鮮葉款、使用綠色有機肥和安裝節能減排設備。據測算,該批貸款可直接帶動茶產業增值近億元,惠及數千茶農。“以生態入‘儲’,以資源抵‘貸’,為‘兩山’價值轉化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實現‘綠水青山’可轉化、可增值。這是我們銀行必須主動探索的新藍海。”鶴峰農村商業銀行走馬支行行長唐亮說。
“這不僅是金融創新,更是發展觀念的轉變。”楊春楚說,走馬實踐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目前,鶴峰縣正在制定GEP核算地方標準,規劃建設生態產品交易中心,推動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社會價值轉化。(經濟日報記者 董慶森 柳 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