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的看點,不只“又能怎”。
文|愛撈
編|園長
2024年,《歌手》IP重啟后,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秀”。時間來到2025年,如何讓新一季的《歌手》帶來新震撼,是所有觀眾不約而同期待的。
《歌手2025》陣容剛公布時,觀眾的討論十分熱烈。一方面,有人認為陣容不比上一季,節目能否保持去年的熱度和精彩,讓每一個人都在心中打下了問號;另一方面,林志炫的淘汰、馬嘉祺的踢館,都帶來不同的聲音,到底是舞臺流量化,還是節目年輕化,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但隨著節目的進展,越來越多的疑慮被打消。在《歌手2025》的舞臺上,觀眾看到單依純天后級別的實力,看到馬嘉祺作為偶像的另一面,第三期斷眉的加入,也讓節目的國際化水準上了一個臺階,再次將觀眾對于節目的期待值拉滿,回頭看數據,依然是期期有爆款熱搜的程度。
六月中旬,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來到炎熱的長沙,感受新一季《歌手》現場的氛圍。GAI的現場是當晚最好的,也毫無疑問拿下了那場的第一名;盡管當晚有“難聽”的詞條登上熱搜,但在刺猬公社看來,馬嘉祺的現場卻很穩重,體感不錯。
《歌手》現場,無論是音樂團隊還是音樂設備,就像是音綜賽道的“金色大廳”一樣,都是行業里“豪華級別”的存在,因此所呈現的音質也與節目中呈現的有所不同,這或許是爭議存在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流量與口碑、音樂與話題、節目與真人秀等方面的爭論在產生。
但換個角度看,《歌手2025》的爭議,也是節目本身最大的看點。
實力的舞臺,成長的舞臺
《歌手2025》最大的爭議在于“選人”。
從首發競演名單公布后,網友就忍不住調侃,《歌手2025》的選人就像是“披哥對打國際歌手”,比起《歌手》本應該神仙打架的舞臺,觀眾心里產生不小的落差。
但節目制片人張丹陽回應道:“在我這里沒有落差,網上的每一版名單我們都邀請過,我覺得臺上的8位歌手和未來會參加《歌手》舞臺的歌手,是我們現在的樂壇中能請到的、能唱現場、夠膽來的最好的陣容。”
作為一檔直播競演類節目,愿意承受直播壓力在節目中競演的歌手少之又少,去年為《歌手2024》貢獻不少話題的汪蘇瀧,就在節目中婉拒返場邀請,可以想見在一場長達2小時的直播中被“圍觀”的強度,也就不難想象節目在請人方面的“無力感”。
但《歌手2025》的選人策略并沒有止步在首次競演舞臺。
相較于《歌手2024》在開場熱度與話題方面的驚艷,《歌手2025》的驚喜更多地來自“襲榜歌手”,盡管首發陣容無法像過往一樣釣足觀眾的胃口,但襲榜歌手查理·普斯、麥可·布雷等,一定程度彌補了節目本身的國際性與演唱看點。
事實上,從播出到現在,《歌手2025》依然保證了IP本身應有的實力水準。
偶像歌手的加入,成為節目在選人方面的另一爭議。
對于大眾而言,和其它音樂綜藝節目不同,《歌手》是頂級歌手實力比拼的殿堂級舞臺,品質是節目吸引觀眾的第一張王牌,但偶像歌手的加入,無疑也加大了觀眾對節目口碑的質疑。
這樣的質疑,不是《歌手》這一個IP的困境,也是很多老牌IP面臨的問題。一邊是音樂行業青黃不接,涌現出的實力唱將少之又少,一邊是節目的觀眾越來越年輕化,作為一檔節目,如何在滿足固有觀眾的同時,也擁抱年輕的觀眾,成為節目組要思考和衡量的難題。
偶像歌手或許是最好的切入點,他們不僅可以為節目注入新的活力,與此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呈現了《歌手》舞臺的另一特性——不僅是打造質感的舞臺,也是新一代音樂人成長的舞臺。
這一點,從往季的《歌手》節目中便能看出來,《歌手·當打之年》中,華晨宇的出現也曾引發觀眾的討論,但也是在《歌手》的舞臺上,華晨宇的唱功實力被更多人看到。
年輕歌手與《歌手》這個舞臺到底有多適配,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恰恰是《歌手》的邀請,讓更多年輕音樂人被看到,也被認可。而過往遭遇的爭議,隨著時間的更迭,爭議的問題都在變成清晰的答案。
就像是《歌手2025》監制洪嘯在訪談中對“流量”與“口碑”平衡的回答,在選擇嘉賓陣容時,節目音樂的專業性一定是節目組選擇標準的首位,“在這里也是真的非常感謝他們,有勇氣參加了這么一場直播競演的節目,他們的流量的確很突出,因此而產生了比較多的爭論,甚至是爭議。但是我覺得流量這個詞不應該成為他們的原罪。”
《歌手》的舞臺在繼續,新一輪的觀眾和音樂人,也正跟著節目本身成長。“流量”的出現,只是《歌手2025》適應觀眾和市場變化的一步,但并不是全部。
這屆《歌手》,另類出圈
提起《歌手2025》,難免要和《歌手2024》做對比,畢竟“五旬老太守國門”的梗傳遍互聯網的每個角落,模仿那英曾一時間成為各大自媒體的流量密碼,在直播中抓取那英的表情包,對大眾來說也是一件喜聞樂見的趣事。
“真實”是直播的魅力,也是直播帶來的“綜藝效應”,這樣的特色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歌手2025》中。
單依純的首發歌曲《珠玉》其實就達到了出圈的效果,不僅明星們模仿傳唱,網友們也都搬出看家本領,向原唱本人討得好評。在QQ音樂,這首歌已經被標記為“熱度爆表”,在短視頻平臺,網友們的翻唱可以獲得幾十萬的點贊,甚至衍生出了《珠郁》《豬欲》等各種網絡橋段。
一首歌,以另類的方式迅速風靡,在《歌手》這樣的舞臺上并不少見。
節目在音樂性與多元化方面,其實也并沒有減弱。關于選曲的爭議,在林志炫《悟空》的舞臺上得到體現,在單依純翻唱《李白》時達到高潮,也有了定論。有觀眾對改編版的《悟空》接受無能,對改編版的《李白》眉頭一皺,但也有觀眾持有林志炫不應該被淘汰的態度,在改編版《李白》中看到年輕一代歌手在音樂方面的天賦與松弛。
這也是本季《歌手》給刺猬公社的第二大觀感——人與音樂的表達融為一體,音樂不僅有唱功的比拼,還有各自的態度在其中,唱商的重要性浮出水面,單依純“如何呢,又能怎”的傳唱度可以說明這一點,GAI改編的《白鴿》奪得第一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
從音樂的角度出發,《歌手》不僅在挖掘實力唱將,也在直播與淘汰機制中,盡可能挖掘歌手的更多潛力,而不同歌手對待舞臺的態度,都構成節目真人秀的看點。
對于洪嘯來說,現在的“歌手”和曾經錄播的“歌手”,已經成為兩種節目,曾經大眾聽到的是像CD一樣的作品,如今《歌手》一周一次的直播賽事,反而記錄了歌手們真實的狀態,以及沒有那么完美的表現和細節。
也恰恰是這些不完美的小瑕疵,讓現在的《歌手》更真實、也更動人。
刺猬公社曾在現場錄制過《歌手2024》總決賽,也錄制過《歌手2025》的第五期節目,從現場觀感來看,《歌手2024》重新將大眾的關注度拉回到歌手的實力比拼中,那英不僅出梗,與回春丹合唱的《鮮花》也十分有感染力;而《歌手2025》更像是帶領觀眾發現歌手的另一面,單依純、GAI都能在競演中讓觀眾更新對他們的印象。
“爭論”的話題始終存在在《歌手》這檔節目中,但也正是各類“爭論”,讓真相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中產生。
透過這檔節目,大家看到,新的音樂人正在誕生,新的觀眾也都有各自的喜好,有爭論沒有什么不好,《歌手》這個IP也是在熱議中,證明節目本身呈現的內容充滿價值。
《歌手》這檔節目,是內娛音綜賽道中的品質保證,沒有之一;《歌手》現場,依然是內娛音綜中最好的現場,沒有之一。
媒介合作聯系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后臺回復“進群”加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