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6月30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安理會巴以問題公開會上發言,強烈要求立即實現加沙地帶持久停火。加沙地帶長期遭受的慘重傷亡和大規模流離失所凸顯了立即達成停火并恢復國際人道援助的極端緊迫性。一方面,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仍然持續,對約旦河西岸的非法占領區域不斷拓展,嚴重威脅了巴以問題的和平根基;另一方面,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境遇日益惡化,以色列無意或者無力解決日益嚴峻的人道主義危機。
從法理層面,以色列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軍事行動,嚴重侵害了國際社會有關巴以和平的共識。長期以來,國際社會一直要求,落實“兩國方案”,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以此作為巴以持久公正和平的重要基礎。但是近年來,以色列不僅長期持續在加沙展開軍事行動,還不斷蠶食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土地。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軍事行動明顯違反了國際人道法和國際人權法的核心準則。國際法明確規定,占領國不得對被占領區平民實施集體懲罰,不得破壞當地民用設施或無差別攻擊平民財產。然而,自2023年10月沖突升級以來,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已導致超過56500人喪生,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民眾遭到嚴峻的生命威脅。
國際法院早在2004年就已裁定,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修建隔離墻違反國際法。但是多年來,以色列依舊我行我素,持續破壞國際社會有關巴以問題的共識。在約旦河西岸,聯合國相關機構的報告指出,僅在2025年第一季度,就有102名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軍警或定居者殺害。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不僅違反了國際社會有關保護平民的國際法義務,還涉嫌威脅當地巴勒斯坦民眾的生產、生活權利。
從現實層面,以色列并未組織有效的人道主義援助機制,反而通過軍事化運作與嚴格管控,嚴重削弱了人道主義救援效率和安全性。盡管以色列在名義上允許國際組織和人道主義機構進入加沙展開救援,但是在實際情況下,卻以“行政審批”“戰場安全”等理由,對相關的援助予以制止和阻攔。根據2025年1月27日由35家國際與地方救援機構參與的調查,93%的受訪機構報告稱,加沙地帶的人道狀況持續惡化,以色列政府有意拖延和遲滯對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援助。
在實際的人道主義物資處置過程中,以色列軍隊無力組織可靠的分發機制,甚至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承擔軍事作戰任務的以色列官兵,并無專業的人道主義救助經驗,對于加沙地帶民眾也缺乏了解。更為重要的是,一線以色列官兵往往無法分辨急需救助的巴勒斯坦民眾和可能的武裝分子,導致誤殺事件不斷上演。根據聯合國數據顯示,2025年5月就發生了數十起針對前往援助點的平民使用實彈射擊的事件,這些事件均發生在以色列承諾的“人道走廊”內。以色列軍隊對人道主義援助的漠視,與國際社會有關人道主義救助的原則背道而馳。
從國內層面,以色列增強對加沙援助的動力明顯不足。以色列公眾普遍反對加大對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援助,甚至要求全部停止人道主義救助。以色列政府的財政狀況也難以獨立支撐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救助體系。自從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之后,以色列國內財政壓力劇增。在此情況下,以色列難以劃撥足額的資源,滿足加沙地帶200多萬巴勒斯坦人的衣食住行最低要求。此外,以色列極端右翼分子阻攔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進入加沙。以色列的極右翼團體經常在以色列-加沙的交通要沖和官方通道前組織集會,阻擋援助卡車通行。在國內右翼話語主導下,以色列缺少足夠意愿推動巴勒斯坦人道主義危機的解決。
停火不僅是緩解當前人道危機的前提,也是重建加沙社會基本秩序和恢復公共服務的關鍵環節。國際社會必須在聯合國框架下,通過強有力的外交與法律機制,推動立即全面停火,并確保援助渠道暢通無阻,以兌現保護平民生命尊嚴的共同承諾。(作者是西北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