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還記得那句:“我們在巴勒斯坦長不大!”
令全網無數人為之動容。
眾所周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沖突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了,成為了飽受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巴以兩國雖為接壤鄰國,但是由于長期存在的一系列政治和領土問題一直存在爭端,自2023年10月以來,巴以兩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爭。
在這一輪長期拉鋸戰中,似乎以色列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并且其官方也屢次宣布以色列軍隊的“捷報”,給人一種以色列已經穩拿勝利的表象。
有媒體報道,巴勒斯坦街頭出現大規模的哈馬斯武裝力量,但具體情況有待進一步核實。
以色列的勝利是否真的牢固?巴勒斯坦的局勢是否迎來曙光?巴以兩國布滿迷霧的局勢似乎將要撥云見日?
巴以戰爭的起始
巴以戰爭的根源始終離不開宗教、領土、政治這三點。
那么我將從這三點講起,且聽我娓娓道來。
首當其沖的便是宗教問題了。
宗教問題歷史久遠,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處于中東地區,換句話說,也都在阿拉伯半島上,而阿拉伯半島最出名的宗教就是伊斯蘭教,這也是巴勒斯坦主要信奉的宗教。
而與巴勒斯坦不同的是,以色列的宗教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包括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等多種宗教的混合存在。而以色列作為一個猶太國家,猶太教盛行,耶魯撒冷正是猶太教的民族象征和宗教圣地。
以色列更是態度強硬的將耶路撒冷改為首都,盡管這一行為并不為世人所承認,此舉更是引發了同樣視耶路撒冷為圣地的巴勒斯坦的不滿。
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圣地,引起了兩國的強烈爭論。
此外領土問題也不可忽視,猶太人同意建立以色列國,但是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卻拒絕建立,這是一個歷史遺留的領土爭論。
此外,部分國際觀察人士認為,以色列在獲得外部支持后,多次在中東地區采取行動,引發爭端。
最重要的一點是政治博弈。眾所周知,以色列的背后是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他們挑起中東地區爭端,覬覦中東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企圖借以色列之手獲取自己的利益。
而巴勒斯坦的背后是周邊阿拉伯國家和其他政治力量,如伊朗等。作為中東地區國土面積較大的國家,伊朗通過給予巴勒斯坦軍事援助和資金武器的補給,以達到擴大自己影響力的目的。
總之,巴以沖突是歷史因素、領土爭端、宗教因素、民族政治等多種交織而成的復雜戰爭。
哈馬斯組織
首先,我們要明白,“哈馬斯”到底是什么?
與我們中國信奉佛教道教,歐美地區信奉基督教一樣,中東地區也有自己的信仰宗教,并在政治上發揮著大作用,那就是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由穆罕默德創立于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其信徒稱為“穆斯林”,根據“文明整合性”的影響,現在阿拉伯半島也即中東地區有著相似的文化、生活習慣、宗教信仰。
而伊斯蘭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就處于以色列境內。
“哈馬斯”全稱“伊斯蘭抵抗運動”,是一個伊斯蘭運動組織和政黨,由于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在巴勒斯坦的政治軍事和宗教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政治上,根據公開資料,哈馬斯政治主張包括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并明確表示不承認以色列的相關行為。
軍事上,為了應對以色列挑起的非正義戰爭,對以色列采取軍事行動,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卡桑旅”,擁有多種多樣的戰術謀略和新型武器。
按照以色列對外放出的消息來看,哈馬斯應該在以軍的強烈轟炸下元氣大傷,暫時無法在短時間內重振旗鼓才對。
然而,在本輪停火協議正式生效后,以軍撤離巴勒斯坦加沙地區,在較短時間內加沙街道上迅速充滿了慶祝停火的哈馬斯,井然有序的維護秩序并向民眾展示繳獲以色列的裝備。
要知道,之前以色列三番五次的宣稱“哈馬斯已經元氣大傷”,營造出了一種“哈馬斯已經是茍延殘喘的殘缺力量”。
要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下去,那哈馬斯應該所剩無幾了啊,更不會出現“滿大街維護秩序”的大場面,以色列的戰報似乎存在夸大部分,導致外界對其真實性產生質疑。
唯一的說得通的答案就是,以色列以前一連串的“捷報”之中或許摻有水分!但是我們也要明白,這些捷報固然有假,但是肯定也存在真實的部分,那么到底誰真誰假,便不得而知了。
以色列真假參半的戰報
我們已經了解了以色列之前所謂的“捷報”是真假參半的,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該說說,為什么以色列要費盡心思上演這么一出大戲呢?
首先是給予他身后的美國一個信號——你的軍事援助是有回報的!這也是以色列能繼續向美國尋求軍事援助的籌碼之一。
這就和投資一個道理,假如你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投資到一件事情中,起初沒有回報,尚且還能安慰自己時機還不成熟,但是長期的投入卻一直得不到對應的報酬,你肯定會心生動搖,放棄的種子一旦埋在心里,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瘋狂生長。
以色列擔憂美國減少或不再對自己的軍事援助,到時候非但沒有對巴勒斯坦產生一些實質性的大威脅,反而自己的國家安全不保,最終得不償失了。
除此之外,以色列真假參半的“捷報”也是他在國際政局輿論戰的一個籌碼。假如以色列的一系列捷報傳入了國際視野中,會有一些國家認為以色列的這種戰爭行為是正確的,并給予其相應的幫助,以色列通過營造國際輿論來幫助自己達到獲勝的目標。
這種國際證據輿論戰并不是首次出現了,與以色列的行為相似的,還有同為接受美國軍事援助的烏克蘭。
在俄烏戰爭中,烏克蘭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力量支持,為了不讓美國失去軍事援助的信心,烏克蘭也宣稱了一系列真假莫辨的捷報如一部分俄軍被殲滅。否則如果真的失去了美國這條線,單憑烏克蘭自己,何以抵抗地域遼闊的俄羅斯呢?
戰爭的勝負
根據公開報道,截至2025年1月15日,關于加沙地區的爭端,以色列與哈馬斯已達成停火協議。
持續近三年的本輪巴以沖突,終于畫上了一個暫時的句號。
在停戰協議達成后,以色列軍隊撤出加沙地區,而哈馬斯在街道上進行慶祝停戰的游行。滿大街的哈馬斯和以色列軍隊殘骸形成的一個鮮明的對比,并且哈馬斯還在街道上展開展示了大量俘獲的以色列武器。
誰勝誰敗,似乎已經揭曉了。
但其實,這場戰爭中最苦的是人民群眾。
很多人民流離失所,身首異處,在戰火紛飛中失去了他們的親人和家園;
社會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了倒退的跡象;
三番五次的巴以沖突使周邊地區疲于支撐,兩國喪失了一些盟友支持。
這些都導致了兩國的統治根基動蕩。
未來的展望
在聯合國等和平組織的努力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簽署了停火協議,中東地區局勢暫時恢復安寧,向世界和平邁出了重要一步。
但是這能說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的未來一定是和平無沖突的嗎?并不可以。
反而巴以沖突的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巴以沖突交織著國內國際等多重因素,形成了一張利益大網,如果找不到一個平衡點,使這張利益網上的所有人都能萌生停戰的念頭,兩國的未來才真正會迎來曙光。
中東地區軍事爭端嚴重,前有伊朗等三國爭霸,后有巴以沖突,中東地區局勢本來就風云詭譎,難以預測,部分分析認為,如果有外部勢力介入,巴以雙方可能面臨新的挑戰,中東地區局勢也可能受到影響。
同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兩國自歷史以來就充斥著紛爭,雙方的現任基礎薄弱,任何一方的刺激性舉動或言論挑釁都會使協議作廢,戰火重燃。
但是,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國等大國也會配合聯合國的維和行動進行地區調節,努力為巴以兩國書寫一段和平的篇章。
總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未來希望與困難交織,且讓我們靜觀其變吧。
結語
國際局勢風云詭譎,政治斗爭你死我活,但是受苦受累的還是人民群眾。希望本次巴以沖突的停戰協議能夠成為和平進程的起點,也希望加沙地區能迎來新一輪安寧。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與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討論。
注: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被深究。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