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黃貴妃(?―1191年):原為孝宗宮女,淳熙六年(1179年)十月,封為和義郡夫人,居住在德壽宮。姿色美麗,溫和賢慧。光宗為太子時,身邊除了李鳳娘外,別無妾侍。孝宗見黃氏容貌端莊,身材苗條,舉止端方,就賜給他為妃,得到了專寵。
黃氏天姿國色,而且溫柔體貼,極盡風情,獲得了光宗的百般寵愛。光宗即位,封黃氏為貴妃。黃貴妃當時的地位,在宮中只在李皇后一人之下。而李皇后忌妒兇悍,與黃貴妃爭寵傾軋,自然對她恨之入骨。見黃貴妃如同眼中釘、肉中刺,拔之而后快。
紹熙二年(1191年)十一月,光宗因郊祭前往齋宮居住。李皇后趁機將黃貴妃杖斃,宣稱黃氏暴卒。第二天,在光宗祭祀的現場,風雨大作。祭壇上的蠟燭都被吹熄,無法繼續進行祭典。光宗返宮,聽聞貴妃暴卒。又因為祭典上風云變色之事,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刺激。從此一病不起,不視朝政,政事多取決于李皇后。
題外話:黃貴妃與冰糖葫蘆
冰糖葫蘆又叫糖葫蘆,是我國傳統名小吃。提起冰糖葫蘆的來歷,有一段典故。1187年10月,宋光宗趙惇受父皇宋孝宗內禪繼位。他最寵愛的后宮女子是黃貴妃。一次,黃貴妃生病,什么都不想吃,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御醫們開了很多藥方子,都不管用。
見愛妃病至如此,光宗非常心痛,整天愁眉不展。內侍見狀,給光宗出主意:“天下無奇不有,隱藏著各種能人。眼看娘娘的病情越來越重,何不發道圣旨,看看民間有沒有神醫能夠將此病治好?”光宗聽罷,萌發了一絲希望。幾天后,一位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后說:“其實,貴妃的病不嚴重,皇上您不必發愁。只需用冰糖與棠球子(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5-10枚。不出半月,病一定能痊愈。”光宗采納了郎中的建議,命人按照郎中的法子,做好冰糖棠球子給黃貴妃服用。沒想到,這道小食挺合貴妃的口味。
黃貴妃按這個方子服用,果然如期痊愈。光宗見愛妃病體痊愈,大喜,獎賞了郎中。原來,山楂的食療功效很多。它能夠助消化,散淤血,驅絳蟲,尤長于消肉積。黃貴妃每天山珍海味吃多了,積住了食,生了病,而小小山楂正應對此癥。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曾說過:“煮老雞、硬肉,入山楂數顆即易爛。則其消肉積之功,蓋可推矣。”
民間郎中治好黃貴妃的消息不脛而走,老百姓紛紛按照郎中的方法制作冰糖棠球子,吃后無不稱好。即使無疾,人們也喜歡吃上幾顆。后來,有人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改良,將冰糖熬好的棠球子用一根竹簽串連起來賣。有人將大小兩個紅果串在一起,小個兒在上,大個兒在下,像個葫蘆。葫蘆跟“福祿”諧音,寓意吉祥,這就是最早的冰糖葫蘆。
宋寧宗趙擴
恭圣仁烈皇后楊氏(1162-1233年):原名楊桂枝,嚴州遂安縣(今浙江淳安縣)人。生得如花似玉,妖冶迷人。楊桂枝的養母張夫人在樂部當歌伎,以出色的演奏技藝受到太上皇后吳氏(宋高宗的皇后)的垂青。楊桂枝很小時,就被養母送入宮當歌伎,學會了察言觀色,八面玲瓏。后來,養母張氏生病回鄉,楊氏被派去侍候吳太后。
她漂亮、聰明、伶俐。善舞唱,通經史、工于詩、會書畫,深得吳太后的寵愛,幾乎達到了縱容的地步。當時,皇太子趙擴經到曾祖母吳太后處問好請安。乖巧可愛、才貌出眾的楊氏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對其產生了好感。楊氏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與趙擴眉目傳情。如此一來二去,兩人情愫暗生。楊氏雖然比趙擴長六歲,卻始終讓其迷戀不止。
趙擴即位,為宋寧宗。雖然有了韓皇后,但依然惦讓著楊氏。多次借故到吳太后宮中走動,與楊氏暗中私通。吳太后知道兩人的事后,心里不悅。因寵愛楊氏,沒有處置她,反而將她賜給了宋寧宗,要求宋寧宗好生對待楊氏。二人名正言順后,日夜纏綿,恩愛不已。不久,封為平樂郡夫人。累進婕妤、婉儀、貴妃。慶元六年(1200年)十一月,生郢沖英王趙增。嘉泰二年(1202年)冬,生華沖穆王趙坰。同年十二月,立為皇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