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三學生的家長,絕大多數都聽說過張雪峰。他有關報考的視頻影響了無數人,特別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因他的推薦而找到了好工作,改變了命運的比比皆是。有網友甚至夸張地說,他的功績,配享太廟。
張雪峰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成長的環境塑造了他實用主義至上的思想。他公開表達“報新聞學就打打腿”“文科都是服務業”等觀點,一次次把自己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他的話里掩藏著對普通家庭孩子前途的深深憂慮。
直播間里,當他聽說有的孩子報了生物學,是因為對生物感興趣的時候,他告訴孩子生物專業到時候不好找工作,普通家庭的孩子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唯恐孩子不聽勸,他激動地說,興趣在生活面前啥也不是,哪怕你有才華,掌握了許多興趣愛好,當你身處底層,這些能力也毫無光彩。
最近看到張朝陽和張雪峰兩人對高考志愿發表觀點的視頻。張朝陽認為孩子應該注重興趣和長遠發展,但張雪峰覺得普通家庭的志愿注重興趣是不現實的,喜不喜歡不重要,興趣在生存面前就是個屁。
話糙理不糙,很多人不明白一個殘酷現實:興趣探索是需要巨大試錯成本的奢侈品。精英家庭的孩子可以去嘗試,去失敗,去長遠規劃,因為他們的家庭能兜底,可普通家庭的一次錯誤的選擇,可能就意味著畢業后立刻陷入生存危機,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會讓他們走向更艱難的路。
我鄰居家孩子的經歷就是個反面教材。
當年高考他的成績還可以,可是家里條件普通,爸媽也不懂,2004年那會兒信息也很閉塞,根本就沒有了解渠道,最后還是一個在政府上班的熟人幫助下,報了一個本省的一所大學,結果入學一看,身邊不少同學,分數比他低了十幾到二十分。這信息差吃的虧,直接讓他的人生起跑線落后一大截。
張朝陽那套興趣優先,目光長遠,確實更符合主流價值觀,但漂亮話誰不會說,聽著真的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家境優越,當然可以追求詩和遠方。可大多數普通人呢,畢業就得立刻自己養活自己。房租,水電,吃飯,甚至可能還得幫襯家里。哪一樣都壓得人喘不過氣。沒有經濟托底,還談什么長遠發展?
對普通家庭來說,孩子填志愿,必須把就業焊死在第一位。興趣重要嗎?也重要,但是他得排在后頭,咱們先得有個能穩穩端在手里的飯碗,能付得起下個月的房租,才有資格去談心里的那點興趣。那些就業工資低的專業,就算你再喜歡,畢業就失業或者月月光,那份興趣又能支撐多久?現實當中,幾盆冷水就澆的透心涼。
現實的生活早就教會了我們,你越是熱愛什么,越不要把它當成職業,因為不管你有多喜歡,一旦變成工作,你就會慢慢討厭;一旦變成了職業,那份純粹的享受就因摻進了太多的雜質而變了味,當興趣和你的柴米油鹽死死綁在一起,就會被現實一點點消磨殆盡,最終你不但沒有活得更輕松,反而可能永遠失去一個能慰藉自己的愛好。
再強調一遍,普通家庭填志愿,核心就一條,死磕就業前景。我們可以考慮這么幾點:
第一,國家現在正大力扶持啥專業?
第二,未來五年啥職業缺口大?
第三,這個專業教的東西是真本事嗎?出來好找工作嗎?工資高不高?
第四,目標院校是不是你未來想打工的地方?牌子硬不硬?
有時候選個業內認可的學校,可能比選個名字好聽的學校更實在。
填志愿就是一場不能輸的比賽,興趣不能當飯吃,先端穩就業的飯碗才是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