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穎豪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教授
6月24日,河南安陽,一位家長正在研讀高考志愿填報指南。圖源:視覺中國
又是一年高考季塵埃落定,幾家歡喜,幾重思慮。當分數從一個抽象的期望變成屏幕上確鑿的數字,一道關乎未來的選擇題悄然到來。
這其中最讓人躊躇的,莫過于究竟是“選一所好大學”還是“選一個熱門專業”這個終極問題。
一
在我看來,“學校好不好”與“專業熱不熱”,都是相對而言的。但如果將志愿填報等同于“買定離手”的職業預判,便如同在變幻莫測的風口追逐氣流。
我們都聽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的豪言壯語,但在教育和職業選擇這件事上,必須清醒:風是會停的,更是會轉向的。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一個行業,只要出現了超額利潤和旺盛的人才需求,就必然會吸引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涌入。
今天的某些專業被譽為“宇宙盡頭”,引得無數考生競折腰。但回望歷史,從曾經的土木建筑到國際貿易,再到各類財經專業,每一個“熱門”最終都走向了飽和——當供給急劇增加,而市場需求趨于平穩甚至萎縮時,“熱門”就會迅速降溫。四年前眼中的“風口”,四年后很可能就是一片擁擠的“紅海”。
那么,拋開追逐風口,我們到底該如何思考專業的選擇呢?在信息爆炸、未來難測的今天,這里有幾個或許更能穿越周期的原則:
首先,選擇那些能鍛煉你“核心處理器(CPU)”的專業,而非僅僅填充“硬盤”的專業。很多具體的、操作性的知識(硬盤數據)更新換代極快,但底層的思維模式(CPU算力)卻能讓你受益終身。一些基礎學科訓練的是你的邏輯推演、批判性思考和系統分析能力。有了強大的“CPU”,未來無論你想加載什么“軟件”(新的專業技能),都會更高效、更游刃有余。
其次,在人工智能(AI)時代,要選擇那些更能放大“人性”價值的專業。熱門還是冷門或許沒那么重要,關鍵在于這個專業能否培養AI難以替代的能力。AI擅長計算、記憶和執行,但在原創性的藝術創作、復雜的人際溝通、深度的情感共鳴和高級的倫理判斷上,人類依然擁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那些能激發我們創造力、同理心和審美力的專業,其長期價值正日益凸顯。
二
當我們討論完選擇專業的“術”之后,必須觸及一個更根本的“道”。
打一個比方:如果說專業是我們想要種下的那顆“種子”,那么大學平臺就是承載它的“土壤”。種子的基因固然重要,但土壤的肥沃程度、陽光和水分,共同決定了它未來能成長的高度。因此,在我看來,比起孤立地判斷一顆“種子”的好壞,看清一片“土壤”的價值,是更具戰略眼光的選擇。
而一片優質“土壤”的核心價值,也已經被經濟學家們所證實。一系列針對畢業生的研究,揭示了不同水平的大學教育所帶來的影響力。研究明確指出,僅僅是進入一個更高水平的教育平臺這個事實,就能極大地提升一個孩子未來的發展起點。這與具體學什么專業的相關性,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小。進入這個平臺本身,就意味著你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優勢。
因此,與其追逐變幻不定的“熱門”,不如投資恒久保值的“鐵律”。這個“鐵律”,是你在未來四年里,能從一個優質的教育平臺上鍛造出的硬核能力——扎實的學習能力、跨學科的融合能力,以及面對未知從容不迫的思維韌性。
一個優質教育平臺的價值遠不止于一紙文憑。它最寶貴的資源之一,是你身邊的人——你的同學。
相關研究通過精巧的設計,比較了那些分數“剛剛好”進入某一批次院校的學生,和那些分數只差一丁點而失之交臂的學生。結果發現,前者的未來發展顯著高于后者。
差距的關鍵,就在于同輩效應。當你進入一個水平相對更高的學術環境,你身邊環繞的是來自各地的、富有才華和雄心的同伴。你們在課堂上辯論,在圖書館里共同奮戰,在社團活動中彼此啟發。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無價的教育。你的同伴不僅提升了你的認知邊界,他們未來所構建的社會網絡,更將成為你一生取之不盡的寶貴財富。
所以,結論已經不言而喻。面對志愿填報的十字路口,最理性的選擇是:放棄追風,投資自己。
在分數允許的范圍內,盡力去選擇一個起點更高、學風更扎實、更開放包容的大學。這個平臺的校風、師資、圖書館藏書、國際交流機會、社團文化,共同構成了一個滋養你成長的“生態系統”,它對你思維方式和綜合能力的塑造,遠比一個具體的專業名稱重要。
三
無論你身處哪個專業,都要有意識地培養那些可以遷移到任何領域的能力:自主學習與信息篩選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與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溝通與協作的能力,以及跨學科融合的能力。
未來的世界,唯一確定的就是它的不確定性。那個貼在你檔案上的專業標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褪色,真正能讓你屹立不倒、穿越周期的,是融入血液中的核心能力。
因此,親愛的同學和家長們,請把視野放得更長遠一些。志愿填報,不是一次性的職業選擇,而是一次關乎個人成長和終身學習的戰略投資。
大學的核心價值,不在于它像一個指向明確的職業速成班,而在于它是一個能夠激發思想、鍛造能力的熔爐。
希望走進這扇門后,你的目標不只是拿到一張通往某個具體崗位的“門票”,而是鍛造一把能打開未來無數扇機遇之門的“萬能鑰匙”。
文章來源:長安街知事
微信編輯:張菁菁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現任院長為校長林尚立。2015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并入選全球智庫百強,2018年初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入選第一檔次梯隊,是唯一入選第一檔次梯隊的高校智庫。
人大國發院積極打造“新平臺、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產出”的高端智庫平臺。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系四大研究領域,匯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咨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內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標,扎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致力于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
微信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