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白東明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從此將“為鄉親謀幸福”的誓言化作26年如一日的堅守。1997年擔任村主任,2008年至今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這位獲得優秀縣人大代表、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的優秀村書記,用雙腳丈量土地,用雙手創造幸福,帶領下寺灣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選苗子育隊伍,筑牢振興“主心骨”
??
“村子要發展,班子是關鍵。”白東明積極優化村“兩委”班子結構,從村里的致富能手、返鄉青年中選拔優秀人才,換屆以來培養入黨積極分子7名,發展年輕黨員4名,為班子注入新鮮血液。同時積極培育鄉村致富帶頭人,把黨課搬到田間地頭,讓黨員群眾學習新知識、新技術,讓培訓更接地氣。在他的鼓勵下,喬生廣帶頭發展日光溫室大棚種植,魯尚斌主動承包山地果園百畝,白雪紅連續八年發展百畝紅薯種植等,一個個黨員成為了群眾身邊的“致富標桿”,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
盤家底謀產業,激活發展“動力源”
??
緊抓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和大峽谷旅游發展契機,白東明多方協調、積極爭取各類資金項目,讓”沉睡“的資產資源“活起來”。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將原村委會54間閑置資產盤活建成社區工廠,將村集體閑置的預留建設用地16畝建成停車場、扶貧車間;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對下寺灣會議舊址進行保護性開發,打造長征主題文化廣場,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如今,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穩定在60余萬元,曾經無人問津的老房子,成了增收致富的“香餑餑”。
聽民聲辦實事,繪就民生“幸福卷”
??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白東明始終把這句話記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他牽頭成立七支志愿服務隊,涵蓋助老服務、農技指導、糾紛調解等多個領域,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務。去年大水沖毀耕地百余畝,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頭,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今年春季全部恢復到位,但接著遭遇了嚴重旱情,他多方協調,及時為村里運來7臺抽水泵,完成大豆玉米套種示范點建設200畝;同時聯合企業開展甘泉熗鍋面、剁蕎面技能培訓,幫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增收致富。
劃網格解難題,深化治理“新成效”
??
為夯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白東明將下寺灣村劃分為6個網格,建立“網格員+黨員中心戶”治理模式,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例如李某今年在三北防護林撫育工程的務工過程中腿部受傷,產生糾紛,白東明知曉后迅速介入,通過“情法理”化解法,疏解矛盾積怨,解開群眾心結,讓雙方糾紛及時化解。近年來,白東明累計化解矛盾糾紛126起,有力維護村莊和諧穩定。同時,他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對二道街、瓷窯莊巷道進行污水管網鋪設和硬化,對下營小河河道環境進行整治等,完成沿洛河環線健康步道建設。
二十六年風雨兼程,二十六年初心如磐。白東明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用實干和汗水譜寫了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在他的帶領下,下寺灣村正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邁進。
(來源:下寺灣鄉村振興示范鎮)
監制|劉亮
審核|張生燕
責編|白騰 劉強
編輯|崔春娥 高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