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圍墻、增設口袋公園、引入氫能源有軌電車、建設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經過四個多月的保護提升,長春市新民大街這條見證城市變遷的歷史街區正以嶄新的面貌向市民和游客敞開懷抱,迎接八方來客。
“我在附近住了30多年。我從小到大看著這條街的變化,現在煥然一新,既保留了老味道,又有了新氣象。”家住新民大街附近的王淑萍老人一大早來到長春德苑公園遛彎,她指著大街兩邊的建筑說,“以前覺得這些老房子離我們很遠,現在它們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改造后的新民大街,將吸引20多家特色品牌入駐,其中,吳彥祖咖啡、蛋魂蛋堡、三旬糖水、馬尾咖啡等13家在東北首店落位,還有言幾又書店、宋洋美術館、言木茶書院等特色文化體驗場所。
“以前外地朋友來,我帶他們去凈月潭、這有山等地。現在還可以到新民大街喝杯咖啡,邊聊邊逛。”長春市民劉凱的話,道出了許多長春人的自豪。
在新民大街的改造實踐中,長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保護之路。這條路,一頭連著歷史,一頭通向未來。
這條街是長春文旅融合發展的具象化,而更深遠的變化,在于城市氣質的提升。歷經200多年發展的長春,形成了獨特的多元文化脈絡——從承載歷史的老建筑到民族工商業遺存,從電影文化到汽車產業,歷史印記遍布街巷,共同構成了城市的文化底色。
長春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在中國一汽1號門,刻有“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字樣的漢白玉基石靜靜矗立。周圍斗拱飛檐、碧瓦紅磚的紅色建筑群,是幾代長春人的集體記憶。
為挖掘汽車工業文化,距此不遠處的中國一汽汽車博物館正在加緊建設。作為吉林省重點文化項目,該博物館將挖掘歷史故事、歷史車型,整理各個階段造車設計師、工匠的奮斗故事,推動汽車工業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其建成后對展示中國一汽及汽車工業發展歷史、打造汽車文化展示平臺、促進地方文旅融合具有重大意義。
2024年,長春推出一汽文旅1號體驗示范線路。這條集歷史、文化、現代智能制造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線路,涵蓋了一汽1號門、解放J7整車智能工廠、一汽紅旗文化展館、紅旗制造中心繁榮廠區等14個文旅線路點位,展示了中國一汽獨特的汽車工業歷史資源。
長春的文化表達不止于此。
在長春西部,一座白色建筑拔地而起,長春航空航天博覽城的航空博覽中心即將對外開放。該中心在航空展期間提供專業化、數字化、多元化的展陳空間與互動場景體驗;在非航空展期間,打造集展覽、科普、游樂、體驗于一體的全國航空文化旅游目的地。
作為“人民空軍的搖籃”,長春正打造“航空城”新名片。未來,長春將以航空航天博覽城建設為突破口,帶動西部城區面貌整體提升,促進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發展,打造從研發、制造到文旅體驗“大航空”IP,展示長春“航空城”形象。
“南有珠海航展,北有長春航空展”。值得一提的是,長春航空展亦是吸引軍迷和游客千里來相聚的盛事。在2023年長春航空展的觀眾超過65萬人次。今年的長春航空展,將首次設立軍民融合成果專區,集中展示120余家企業的300余項航空科技成果;與長春六大景點聯合推出主題旅游線路。這種“文化+科技+旅游”的融合模式,正是長春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創新實踐。
從新民大街出發,長春的文化脈絡正不斷延伸: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完成的長影舊址博物館內的混錄棚、第十二放映室、洗印車間等,如今成為一個個鮮活的工業遺址;長影世紀城內的主題夜游“山海奇妙夜”第二季火熱上演,將中國古老的神話搬進現實;長光衛星航天信息產業園內,科研團隊自主研發“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續寫著“中國制造”的傳奇……
來源:新華社
初審:劉星彤
復審:曲翱
終審:陳尤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