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沖垮了榕江的堤壩,卻沖不垮中國人的團結。
最近貴州榕江洪災牽動全國人心,可這次救災沒出現“黑心物資”“捐款失蹤”的糟心事——村干部把捐贈明細刷上紅榜,小到幾十塊、大到幾十萬,誰捐的、捐多少、用在哪,全給你曬得明明白白!這波操作讓網友集體點贊:“這才是救災該有的樣子!”
一、紅榜貼滿墻:從明星到村民,捐款捐物全透明
7月1日,榕江某村村委會門口擠滿了人。村民舉著手機拍墻上的紅榜,上面密密麻麻寫著捐贈信息:周深團隊捐贈2000箱礦泉水、500頂帳篷;某企業捐了30萬現金;隔壁村王大爺送來50斤大米;就連放暑假的學生都用零花錢買了20包方便面——甭管錢多錢少,全給登榜公示。
村支書老李擦著汗說:“老百姓的血汗錢,必須給個明白賬!”紅榜旁邊還貼著物資分配表:今天送往哪個受災村、多少箱泡面、多少床棉被,連送物資的志愿者名字都寫得清清楚楚。更絕的是,所有捐款直接打進縣財政專用賬戶,每筆支出都要經村委會、紀檢組、村民代表三方簽字,錢花哪了、還剩多少,每天在村廣播里播報。
二、黑榜變紅榜:救災就該這么“較真”
為啥要搞這么大陣仗?老李嘆了口氣:“前些年吃過虧。”原來2018年發洪水時,有村民反映“捐的棉被沒見到”“救災款不知去向”,鬧得人心惶惶。后來縣里痛定思痛,立下規矩:所有捐贈必須“三公開”——接收公開、分配公開、使用公開。這回紅榜一貼,村民老張直豎大拇指:“我捐了200塊,看著自己的名字在榜上,比中獎還高興!”
明星周深的團隊這次也被紅榜圈粉了。工作人員小王說:“以前捐物資總擔心被截留,這次親眼看到志愿者把礦泉水搬上貨車,紅榜上立刻登記‘周深團隊物資已送達XX村’,心里踏實多了。”更暖心的是,受災群眾自發組成“監督隊”,70歲的趙奶奶每天拄著拐杖去倉庫點數:“國家幫咱,咱不能讓好心人寒心!”
三、從“防黑心”到“聚人心”:透明救災背后的中國溫度
榕江這波操作,撕開了某些地方救災的“遮羞布”。過去有些災區,紅十字會倉庫堆成山,受災群眾卻領不到物資;某些基金會賬目模糊,捐款不知去向。可榕江用最樸素的方式證明:救災不需要多高明的手段,把賬本攤開曬在太陽下,就是對愛心最大的尊重。
看看網友評論:“建議全國推廣榕江模式!”“紅榜比任何獎狀都珍貴!”“原來不是人心冷漠,是怕真心錯付。”確實,當村民舉著手機拍紅榜時,當受災老人顫巍巍在監督表上簽字時,當志愿者連夜把熱飯送到安置點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救災的高效,更是一個民族對善意的珍視——你的每一分善款,都會變成災區孩子的新書包;你的每一箱物資,都會成為受災老人碗里的熱湯。
四、紅榜上的名字,都是中國人的脊梁
現在榕江的紅榜還在更新,最新添上的名字是“上海小學生集體捐贈”“杭州退休教師團隊”。這些名字或許平凡,卻讓災區黑夜有了光。有網友說得好:“紅榜不是榮譽榜,是良心榜。”它記著每個伸出援手的人,也盯著每筆善款的去向。當善意被鄭重對待,當信任有了具體模樣,再大的災難也打不垮我們。
最后想問問大家:你身邊有過“捐贈被黑”的事嗎?你覺得救災公示該做到什么程度?評論區聊聊,別讓善意沉默,別讓信任缺席!畢竟,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紅榜上的下一個名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